µ-阿片受体在炎症大鼠下丘脑弓状核神经元敏化中的作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jing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在外周炎症时μ-阿片受体(mu-op io id recep tor,MO R)是否像NMDA受体(NMDA receptor,NMDAR)那样在下丘脑弓状核(hypothalamic arcuate nucleus, ARC)神经元敏感化过程中发挥作用,以及与NMDAR之间是否存在着相互作用。  方法:用完全弗氏佐剂(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CFA)建立大鼠外周炎症模型;用三管玻璃微电极在体细胞外记录ARC神经元的自发放电及其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微电泳 Naloxone(MOR的拮抗剂)、MK-801(NMDAR的非竞争性拮抗剂),观察阻断MO R或N MDA R对ARC神经元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C内MOR、NMDAR亚单位NR1和磷酸化NR1(pNR1)的表达;用免疫共沉淀检测MOR和NMDAR之间是否存在着相联系;用免疫组化检测ARC中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  结果:(1)CFA造模后1、3、5、7、14天,炎症大鼠ARC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增加,第5天时达高峰,各时间点CFA组的自发放电频率均明显高于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NS)对照组(P<0.05或0.01);而炎症大鼠ARC痛兴奋神经元的痛诱发放电频率除14天外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在3天时达到最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2)微电泳Naloxone后,所记录的ARC痛兴奋神经元中约30%(CFA1天)的神经元自发放电和诱发放电频率显著升高,且随着炎症的持续,到CFA14天时,这部分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分别增到47%和61%,各组给药前后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微电泳MK-801,CFA1天时所记录到的ARC痛兴奋神经元中有80%的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和90%的神经元痛诱发放电频率显著降低,随着炎症天数的延长,至CFA14天时,这部分神经元所占的百分比减为61%和69%,各组给药前后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或0.01)。(3)CFA造模后,ARC中MO R的表达随着炎症天数的延长而逐步增加;N MDA R亚单位N R1的总量没有变化,但其磷酸化(pNR1)水平高于对照组,在造模后第3天达到最高;免疫共沉淀显示,大鼠ARC内MOR和NMDAR可存在于同一神经元。(4)CFA造模后,ARC内的β-内啡肽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第1天最多,随后几天逐渐下降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1)外周炎症时,ARC神经元的兴奋性增加;随着炎症的持续,ARC神经元的兴奋性表现出时间依赖性的可塑性变化。(2)NMDA受体和μ-阿片受体均参与了炎症大鼠ARC神经元敏感化的形成,但作用相反,即兴奋N MD A受体可易化炎症大鼠ARC神经元的敏感性,而兴奋μ-阿片受体可抑制炎症大鼠A RC神经元的敏感化。
其他文献
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可与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反应,形成复合沉淀物的非抗体急性时相蛋白质,常常作为判断机体炎症状况的标记,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中。近几十年国际医学界研究发现,CRP不仅反应机体炎症状况,也是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类疾病的预警因子,定量检测其在血液中浓度,对预防和控制此类疾病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为了能准确、快速、简便地检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是近十几年来开展的一项检测有核细胞DNA损伤的新技术,在遗传毒理学和生物学监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将该项技术应用于体内实验和临床用药检测
Chirp信号及与其相关的脉冲压缩技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雷达领域。随着技术的发展,目前Chirp超宽带信号不仅被应用到了精确测距和车载雷达,而且还被应用于扩频通信中。而随
在高等动物大脑皮层发育的过程中,神经元前体细胞的辐射状向外迁移对于大脑皮层层状结构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神经元前体细胞在向外迁移的同时也发生了形态变化,由多极细胞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