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前特殊儿童能够进入普通幼儿园去随班就读,这是一种教育公平的具体体现。公平教育的本质是为了促进所有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这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由于自身的某些障碍和缺陷,明显在生活自理、活动参与、社会交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难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来衡量其发展水平。再加上个别化教育计划的使用也已经满足不了学前特殊儿童的个性发展需求。因此,要想真正做好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的个性化评价工作,成长档案袋评价不失为一种非常适宜的促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发展的重要教育指导方式。它更加关注学前特殊儿童的成长过程及其个性发展。成长档案袋评价作为一种发展性评价方式,其核心是“以特殊幼儿为本,促进潜能发展”。具体来说,首先就是要把每个随班就读幼儿看做“人”,发现和尊重不同的个性差异,为其提供生态化的教育环境。其次,通过多元主体评价,真实全面地反映随班就读幼儿学习与生活的全过程,从而了解随班就读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明确其特殊的教育需要。然后,教师在不断自我反思的过程当中,调整教学活动设计,选择最优教育策略,从而真正实现个别化的教学,最终达到促进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最大限度发展的目的。基于上述成长档案袋评价理念与目的,接下来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尤为重要。从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中可知,档案袋评价标准的制定不仅要适应特殊幼儿的发展水平,更要和个别化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相协调。与此同时,评价标准的制定还需要遵循一些构建原则,比如普特相结合原则、国际经验和本土化相结合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量化和质化相结合原则等。再根据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自身的学习特点和特殊的教育方式,才能制定出具体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不同维度决定了成长档案袋评价方式有所不同。因此,成长档案袋评价主要采用评估工具、观察记录、活动任务、家长参与等多种方式来收集档案袋材料。教师和家长作为重要的评价人员,将收集起来的材料经过整理和分析、展示与交流之后,从中思考如何对评价结果进行有效利用,旨在追踪幼儿园随班就读儿童的成长与进步,为其获得发展适宜性的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