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注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的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an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功率微波器件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微波源,其中相对论返波振荡器(RBWO)是最常见的器件之一,它有着高功率输出与高电子效率的优点,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实现GW量级的微波能量脉冲输出。而径向带状注的使用又能有效降低此类器件电子聚焦难度,具有无需额外磁场进行电子聚束、电子效率高、体积小的特点,因此径向注RBWO是一种非常值得研究的器件。本文从环形单栅慢波结构的色散特性出发,深入研究了同轴单栅慢波结构的场分布特点,同时利用仿真研究与实际加工测试来对设计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1)为了研究引入环形栅对同轴腔内部场的影响,首先对同轴腔内的场进行分析,得到了谐振腔体内的场表达式。并发现同轴腔内特定的高次模模式在半径上场分布基本服从均匀分布的特点,并对这一规律进行验证。可知在同轴线的特定高次模式中可以将径向场分布满足的贝塞尔函数分布简化为指数与正弦函数的形式。(2)将环形单栅慢波结构引入同轴腔体后,通过分区求解场方程与场匹配法求得结构的通用色散方程。并且由于径向两类贝塞尔函数的复杂性不便计算,对其色散方程进行简化,实现了近似替代的色散方程,该方程适用于分析内外径之比比较小的结构。(3)设计了相应频段的天线结构与同轴-圆波导模式变换结构,将微波功率输出至外界,并由外部介质吸收。(4)为了进一步提高RBWO的输出功率,对S波段的RBWO进行了仿真研究。通过对器件参数的不断调整,最终成功模拟出S波段两个频率点上的最佳功率输出结果。在2.76GHz频率点上得到了1.61GW的输出,电子效率达到66%,起振时间为70ns。在3.75GHz频率点上输出功率1.21GW,电子效率为42.9%,起振时间为46ns。(5)对设计的器件进行加工,配合脉冲电源与输出天线,开展实验研究。但由于现实原因,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后续会继续跟进。
其他文献
随着当今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无线通信技术的生产和使用,电子信息工业迅速崛起并成为重要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电子市场需求的爆炸增长,对集成电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CMOS工艺不仅工艺成熟、集成度高,而且有着低功耗、低成本等优势,因此于众多选择下脱颖而出成为解决电路设计的首选方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CMOS工艺节点在持续的研究中不断演进,使得器件的尺寸缩小成为现实,器件的工作频率也在不断升高。器件的模型是设计
功率放大器作为通信基站中的核心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整个通信基站的质量的好坏。本文针对F类功率放大器开展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了宽带高效率功率放大器、双频带功率放大器和三频带功率放大器的研究和设计。正是因为充分理解并运用功率放大器基本工作原理,构建先进设计方法,探索新型拓扑结构,文中所述的功率放大器性能超过国内外文献所报道的同类器件水平,体现了本文研究工作的先进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目前行波管已运用在现代科技的诸多领域,如雷达、通信、精密测量等,成为了电子设备的重要微波电子器件。随着器件工作频率的升高,行波管高频系统的损耗也随之变大,这对行波管整体性能影响很大。传统的正弦波导慢波结构有着损耗低,反射小的良好传输特性,同时输出功率也有着宽带宽的特性。但是,随着频率的升高,慢波结构的尺寸也逐渐减小,机械加工很难加工出理想正弦结构,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慢波结构进行改进以实现加工。此外需
隐身技术是现代军事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结构型吸波材料作为隐身技术的有效手段受到高度关注。蜂窝结构不仅具有重量轻的特点,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六边形结构使得它兼具高刚度和高强度的优点。涂覆吸波涂层的蜂窝材料具有优良的电磁性能和力学性能,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多种不同的结构(低重量天线反射器、天线罩和其他低可观测结构等)部件,吸引着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等效电磁参数(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对蜂窝吸波材料的设计具有
环行器是收发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和雷达系统中。随着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微波器件面临着更复杂更高要求的应用环境。可以简单总结为小型化、易集成,对于特定情况,在满足前面两点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功率容量。对于微带线等传统平面电路来说,易于实现小型化,但功率容量较低;波导功率容量足够大,但体积大难以集成。基片集成波导(SIW)的提出为解决功率和尺寸的矛盾,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
电真空器件的发展已有近百年历史,它无论在现代化信息社会还是在国防军事领域中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近些年来对电真空器件需求的性能指标日益提升,新型电真空器件也迎来了新阶段并开始研究与发展。计算机数值仿真技术对新型电真空器件进行模拟,不仅可以解决一些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减少人力物力的支出,并缩短整个研发周期。由于数值仿真技术中的粒子模拟方法可以对一些不受几何结构限制,在理
基于CMOS工艺的集成电路受到物理尺寸极限与高功耗散热等问题的制约而难以取得进一步地微缩发展。并且,随着机器学习以及神经网络计算的研究愈发深入,传统晶体管所提供的布尔运算难以满足要求。而自旋及自旋波器件在高速、低功耗、非布尔运算等领域展现的独特优势让其成为新型器件的强力候选者,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青睐。近些年来,由于能够弥补COMS电路工艺中所遇到的瓶颈性问题,基于磁振子(自旋波的量子态)计算的磁
过模波导是高功率微波传输与发射系统中普遍采用的传输线形式。由于其横截面尺寸远大于标准波导,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传输线中的最大电场强度,从而达到避免击穿并提高功率容量的目的。在系统集成过程中,为了满足导行电磁波点到点复杂变向传播要求,波导弯头与柔性软波导连接必不可少。相对于常规标准波导弯头与软波导连接器件而言,过模波导对这一技术问题时面临着极大的技术挑战。根据波导模式传输的正交性理论,在规则波导
在通信对抗中,单通道技术因其系统设备具有低成本和良好战场隐蔽性的特点而占据重要地位,但现有的单通道时频重叠信号分离方法大多因过高的运算复杂度或分离对象的特殊性而难以实际应用。因此,本文围绕单通道时频重叠信号分离的这一类极端“欠定”问题,提出基于一定先验信息的解决方法。其中,先验信息特指在强弱信号时频重叠的背景下解决分离问题的两种先验条件:其一,已知强信号时域模板;其二,已知强信号调制方式。本文主要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对其可靠性的要求也随之增加。可调滤波器可以解决更大范围频段的噪声干扰,使之成为了目前滤波器的研究重点之一。虽然常用的可调滤波器在性能上得到了改善,它们各自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消逝模腔体可调滤波器由于其较高的品质因数、较宽的频率调节范围,而且体积和功耗都保持在较低的水平等优点使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对消逝模滤波器的理论原理进行了介绍,同时使用HFSS对消逝模滤波器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