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家庭资产日益增多,如何合理地配置资产实现财富保值增值成为了很多家庭关心的问题,同时长期消费不振和储蓄率高企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难题。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确定性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家庭特征和人口特征控制变量,在阅读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构造反映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确定性的指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数据,借助Stata和Excel等统计分析软件,实证研究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确定性影响下的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这部分主要概括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写作方法及创新不足。目前通常认为家庭投资的金融资产以及不同风险资产的投资组合主要与下面几个因素相关:年龄、资产规模、户主学历、养老保障、风险偏好、获得金融服务的便利性以及利率等。定期存款、理财产品、股票、基金、债券都具有不同的风险,而不同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可配置资产的种类不断增加,居民的投资选择行为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目前从微观方面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选择行为的实证研究很少,因此本文所做的努力就显得非常必要。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对理论文献进行梳理分析,第三章进行模型构建和实证分析,第四部分是结论和政策建议。然后对本文的研究方法的选择及创新之处加以说明,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理论研究主要通过阅读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经典文献并对比不同文献对相同课题的不同结论,发现问题并找到可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实证分析主要利用经济统计中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对选题进行研究,并通过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性统计保证回归结果的准确性,最后对实证结论进行分析解释。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数据准确、视角新颖以及考虑全面。在对变量的构造上尽量做到精细准确,从而保证结论的可靠性。第二部分对关于流动性约束、收入不确定性和资产配置的理论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首先阐述关于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确定性的相关理论,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流动性约束的存在将导致家庭消费偏离最优安排,而收入不确定性的存在将会强化这一影响。资产缺乏流动性、信贷约束和法律环境可能导致流动性约束,信贷市场的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信贷压抑也会导致流动性约束。在数据缺乏的时候学者们通常使用间接衡量的方法来度量流动性约束,但是也有学者质疑这种衡量方法不科学。收入不确定性概念最早伴随着家庭储蓄行为的研究一起提出,西方学者认为收入不确定性将导致家庭的预防性储蓄减少消费,也有学者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对当期消费的影响并不显著。一般在衡量收入不确定性时家庭通常使用职业的稳定性,比如失业概率,也有使用“就业者负担人数”指标来间接衡量的,我国学者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对家庭消费的负面作用不显著,还有学者认为收入不确定性导致了我国的谨慎性消费和高储蓄的现象,收入不确定性与流动性约束结合会明显减少我国居民的消费需求。家庭资产配置的经典理论指出:理性人在资产配置的过程中会拿出一部分来投资所有的风险资产;最优的资产组合由市场决定,理性人做出的抉择仅仅是根据个人的风险偏好确定无风险资产和风险资产组合之间的投资比例。然而现实中人们的投资行为却与理论分析的结果并不一致,其中股市的“有限参与”之谜就发现有些投资者不仅没有投资所有风险资产,而且根本就没有参与风险资产的投资。对于股市的“有限参与”之谜的解释主要从交易成本、知识成本和交易限制的角度来进行。同时研究发现年龄、学历、健康、收入等都会影响家庭的资产配置行为,西方学者研究发现流动性约束对家庭投资风险资产具有抑制作用,还有学者认为不同原因导致的流动性约束对家庭资产配置的影响不同,交易成本导致的流动性约束会促使家庭持有流动性强的资产,而抵押资产的缺乏则会促使家庭持有可抵押资产。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不仅会提高家庭的预防性储蓄,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还将减少家庭持有风险资产的比例。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将调查数据进行运算整理得到覆盖8437个家庭样本的截面数据,实证数据来自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CHFS)。对家庭特征和居民持有的资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利用MLE估计方法对样本变量进行计量,全面评估了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对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将我国居民可配置资产根据风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无风险资产、低风险资产、股票资产、高风险资产,统计了观测样本持有各类型资产的均值。在对总体样本的家庭特征变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约束下的家庭分别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在8437个家庭样本中有1779户家庭受到了流动性约束,占样本总量的21.09%;有2673户家庭存在收入不确定性的风险,占样本总量的31.68%;有504户既受到了流动性约束又存在收入不确定的风险,即受到了强流动性约束,占样本家庭总数的5.97%。随后又分析了不同约束特征家庭对不同风险类型资产的参与比例和投资比例,同时发现随着家庭约束条件的不同,家庭在各个风险层次资产上的参与比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受到流动性约束的家庭在各层次风险资产中的参与比例均为最低,但是投资比例却因资产的风险不同而不同,即受流动性约束的样本配置银行存款的比例最高,而配置低风险资产和高风险资产的比例在三类约束家庭中最低;随着风险资产风险级别的升高,无论是受到何种约束的家庭,其投资比例和参与比例均在逐渐减低。在回归之前,通过对模型进行检验发现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和异方差问题。本文通过对部分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消除了多重共线性问题,同时在回归的时候模型均采用稳健标准差下的回归,以此来避免异方差的问题。随后通过Probit模型用控制变量对虚拟自变量进行回归,评估我国居民受到的约束程度,然后利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估计约束变量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第四部分是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到以下基本结论:(1)户主年龄与家庭是否面临收入不确定性和是否受到流动性约束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户主年龄越大,家庭越不容易面临收入不确定性和流动性约束;户主学历与家庭是否面临流动性约束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即户主受教育年限越长越不容易面临流动性约束;已婚、人口越多、缺乏养老保障和农业户籍的家庭更有可能面临流动性约束;农业户籍家庭面临收入不确定性的概率更低;家庭收入与家庭是否面临收入不确定性成负相关,即收入越高的家庭收入不确定性越强;家庭总资产和家庭是否面临收入不确定性表现为倒U型的关系,与家庭是否面临流动性约束负相关,即家庭资产越多,面临流动性约束的概率越低。(2)收入不确定性对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不显著;流动性约束对是否投资无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即受到流动性约束的程度越强,家庭投资无风险资产和低风险资产的可能性越低,一个可能的解释是本文采用家庭当下信贷的难度来衡量家庭是否受到流动性约束,主要衡量当下的约束,而当下的约束使得居民更倾向于持有现金,而不是投资于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同时在已配置的投资品种中流动性约束使得居民倾向于配置更多的银行存款,配置更少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这一结论和之前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即家庭受到的流动性约束程度越高,家庭会投资更多的无风险资产,投资更少的股票等高风险资产。受到流动性约束和收入不确定性的家庭与银行存款配置与否负相关,与配置其他资产与否以及所有投资品种的配置比重之间的关系不显著。(3)学历越高的居民参与配置银行存款的概率越高,参与配置理财产品及债券的概率越低,同时学历越高的居民在已配置资产中配置银行存款和理财产品等低风险资产的比重更低,而配置股票、期货、黄金和外汇等高风险资产的比重更高;已婚家庭会更有可能参与配置银行存款;具有养老保障会促使家庭配置更高比重的股票等风险资产;人口越多配置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概率越低;农业户籍在配置财富时对股票等高风险资产的投入更少;财富规模越大的家庭在配置财富时对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等投入更少而对股票等高风险资产投入更多。主要政策建议有:(1)发展消费金融,在全国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鼓励消费信贷产品的创新,对于缓解因金融市场发展不完善导致的流动性约束具有重要意义。(2)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居民的学历水平,可以有效提高家庭参与资本市场的程度。(3)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由于缺乏养老保障的家庭投资股票资产等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更低,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养老保障体系,对于促进家庭参与资本市场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