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对胰腺癌病理特征以及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ohonggua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消化系统肿瘤,由于发病隐匿,只有不到20%的患者就诊时有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机会,而且行根治术后预后较差。许多胰腺癌患者同时合并糖尿病,目前有学者认为糖尿病与胰腺癌患者预后无关,也有学者认为糖尿病与胰腺癌早期发生的神经浸润、淋巴结转移以及其他器官转移现象相关,导致胰腺癌患者预后较差。也有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可以作为抗胰腺癌药物应用,甚至有学者把术前伴糖尿病但在根治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的糖尿病类型称为一种特殊的糖尿病—“3型糖尿病”。有关糖尿病与胰腺癌关系的研究较多,但是以上研究都侧重于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并未从术前血糖角度进行分析,有关高血糖与胰腺癌脉管癌栓、神经浸润等病理特征的研究以及高血糖与胰腺癌行根治术后的预后影响报道较少。因此,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高血糖对胰腺癌病理特征的影响以及对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这对于预防胰腺癌早期转移、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目的:研究高血糖对胰腺癌病理特征的影响以及行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胰腺癌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并且同时满足无肿瘤远处转移,术前未经放疗或化疗的临床病历资料共9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过超声、CT、MRI、ERCP、PET-CT或病理活检确诊,术后给予患者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有糖尿病史患者嘱其规律应用降糖药物,测定所有患者入院时晨起空腹血糖值,以是否大于7.0mmol/L为标准将其分为高血糖组和正常血糖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前指标(年龄、性别、CA19-9、术前空腹血糖值),病理特征(肿瘤部位、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神经浸润、脉管瘤栓、TNM分期)和术后指标(生存期)。以电话、短信以及门诊等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开始日期为手术日期,截止日期为2018年6月或患者死亡。采用SPSS21.0软件,对计量资料进行分组,转化为计数资料,用x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两组间生存分析比较用Kaplan-Meier法,并用log-rank检验比较预后差异。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结果:高血糖组共33例(33.3%),正常血糖组共66例(66.7%)。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CA19-9、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分化程度、TNM分期以及手术方式相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神经浸润、脉管瘤栓、淋巴结转移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血糖组中位生存期为(12.3±0.8)月,正常血糖组中位生存期为(15.4±2.9)月,高血糖组术后中位生存期明显短于正常血糖组的中位生存期,P<0.05。合并脉管瘤栓的胰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0±1.9)月,未合并脉管瘤栓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5.0±1.0)月,合并脉管瘤栓患者中位生存期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神经浸润的胰腺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3.2±2.1)月,短于未合并神经浸润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7.2±1.9)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回示:高血糖、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脉管瘤栓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1.高血糖对胰腺癌脉管瘤栓的形成有影响,合并高血糖的胰腺癌患者更易合并胰腺癌脉管瘤栓形成。  2.高血糖对胰腺癌神经浸润有影响,合并高血糖的胰腺癌患者更易合并神经浸润。  3.高血糖对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影响,合并高血糖的胰腺癌患者更易合并淋巴结转移。  4.合并高血糖的胰腺癌患者行根治术后与正常血糖的胰腺癌患者相比生存期更短。  5.高血糖、分化程度、TNM分期、神经浸润、脉管瘤栓是影响胰腺癌根治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细胞(Marrowstroma cells,MSCS)的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MSCS;用含白藜芦醇的无血清DMEM/F12
目的:观察血管鞘技术在动静脉内瘘手术中的应用及术后效果。  方法:2010年8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行动静脉人工内瘘手术的病人,102例行动静脉内瘘手术的病人分两组,传统组: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