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问词+也”的语义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c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研究汉语构式“疑问词+也”的语义。前人通常将“疑问词+也”与“疑问词+都”合并起来进行分析,认为二者具有相同的语义解释,即周遍义。虽然“疑问词+也”与“疑问词+都”的使用语境具有重合的部分,将二者一同进行语义分析可以显著体现出二者的相似之处;然而将“疑问词+也”做周遍性的解释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因为二者在有些使用条件下并不能无条件交换,例如:“这里什么都/*也有。”。鉴于此,本文尝试将“疑问词+也”独立出来单独进行研究。本文发现,与“疑问词+都”不同,“疑问词+也”在很多情况下不能直接同表示周遍义的“无论”等词一同使用。为了让“疑问词+也”构式的使用合乎语法,要求句中所唤起的集合中的个体必须能够在一个可能性层级中进行排列,使得此构式当中的疑问词在语义上指向集合中的一个特殊个体,此个体处于可能性层级两极之一的位置。“疑问词+也”构式的语义解释与“连……都”构式相似,都具有类似英语“even”的语义,可以按照“不定指负极even”的方法来进行分析,有着与负极“even”类似的层级性和焦点敏感特征。因此本文认为“疑问词+也”的语义特征应该是存现而非周遍。另外,从普遍语法的角度来看,本文的分析也可以扩展到日语和韩语中类似构式的语义分析。
其他文献
美国《信息自由法案》正式颁布于1966年,其目的是敦促政府机构向公众披露他们所持有的信息,例如文件和档案等,以实现对政府权力的监督和制衡。50年来该法案被修订多次,本文通过分析该法案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和布什政府时期的修订内容,结合历史背景,证明对比威廉·克林顿时期,该法案在乔治·沃克·布什政府时期更加具有独特性,即在遵循历史潮流开放政府的同时,却加大了信息的保密度。本文主体部分共三章:第一个章节通过
纪实文学是基于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通过研究西方人笔下的有关中国文化与历史的纪实文学,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西方人看中国”文化游记丛书第一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来华的四位外国作家所著,他们以比较客观的笔调,对中国的文化、风俗、人情等作出了写实的描绘。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问题展开研究:1.进入新时期此类被译介的纪实文学作品主题内容和原因;2.西方人撰写的有关中国的英文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城市建设加快,城市人口增长迅速,建筑物越来越密集,导致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城市的生活条件以及绿色空间。2017年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城市绿地》白皮书。这份白皮书阐述了联邦政府未来在城市绿化各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并介绍了已获得通过的下一步政府工作方案。笔者想借此翻译项目,通过介绍德国政府对城市绿地采取的措施,促进我国城市绿地的保护和发展。同时笔者也希望本项
上世纪60年代,民权运动和新多元主义的兴起促使美国开始实施“平权法案”。平权法案意在通过法律形式对少数族裔、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关照,以纠正历史不公。因此,美国许多高校硬性规定招收各族裔学生的比例(配额制),哈佛大学更是从不避讳自己在录取过程中将种族因素纳入考量的事实,因此引发了“系统性歧视”的争议。延续多年的哈佛大学歧视案更是凸显了这一争议的社会影响:2014年开始,大学生公平入学组织(
极性敏感作为一种自然语言现象,指的是某些词语表达倾向于只出现在肯定性或否定性命题中,这样的词语表达称为极项,并且根据其敏感方向的不同,极项又分为正极项和负极项。近五十年来,极项与极性敏感的现象引起了语言学家的广泛关注,从句法、语义、语用认知等各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这类研究多以英语、希腊语、荷兰语等语料为基础。相比之下,以汉语语言为基础的研究却寥寥可数。国内语言学家也对汉语负极项进行了观察
随着话语分析的不断发展,单一的语言学研究已经不能满足话语分析的深入分析和研究。因此话语分析从语言学转向了包括语言在内的多模态话语分析研究。而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问题,话语分析也随之出现生态转向。作为旅游话语当中的一个小分支,景点介绍语篇以其多模态生态特征备受学界重视,而学者对其语言策略的研究颇少。因此,有必要从多模态话语分析与生态话语分析视角,挖掘景
艾丽丝·沃克是当代美国重要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受到学界很多关注,《梅丽迪安》是其中一部。这部小说讲述了主人公梅丽迪安从一个麻木忍受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黑人妇女逐渐走向一个建构自己话语权的觉醒的独立黑人女性的故事。本文以梅丽迪安所受的创伤经历为切入点,深入分析研究了其创伤及其引发的身份危机,探讨了其身份危机发生后的身份重建,由此揭示了作者艾丽丝·沃克对黑人女性的期许:黑人女性只有自我觉醒,通过努力找到
在新的歷史時期,紀寶成先生倡導設立"中國古典學(國學)"一級學科,並先後出版了《歲月詩痕》、《樂齋詞》、《重估國學的價值》等詩詞作品集與國學論集,主張立足當下,弘揚傳統,促進古代文學文化與當代文化生活相融合,重建具有當代性的古典文學、中國古典學,以培育中華民族的主體意識。紀寶成先生的中國古典學探索與實踐,既表明了新時期有識之士對待傳統文化的一種新思路與新理念,也體現了一種"士志于道"的文化情懷與價
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斯·华顿的代表作《纯真年代》再现了19世纪70年代文化霸权下的纽约上流社会及其对新思想和新行为的无情镇压。小说中以达格内特、明戈特和阿切尔三个家族为代表的统治集团坚守一套保守的传统文化习俗,不允许任何人忤逆。主要人物纽兰·阿切尔、埃伦·奥伦斯卡、朱利叶斯·博福特分别代表了保守传统文化统治下老纽约上流社会的三种反抗者们:在上流社会成长却有新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受到欧洲文化熏陶的上流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享有盛名的英国女作家,既是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先锋,带有自传体色彩的传奇小说《奥兰多》便是她代表作之一。美国后现代主义理论学家朱迪斯·巴特勒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的性别操演理论中讲到,所谓的性别的“内在本质”其实是服从于性别规范的一系列行为的重复,所谓的性别身份不是既定的,先在的,而是流动性的,过程性的。巴特勒所提出的性别的构建性与操演性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