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语言测试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反拨作用逐渐成为语言测试和语言教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反拨作用是指语言测试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事实上,无论哪一类的测试,不管其规模大小,重要程度高低,都会对教学和学习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以是正面的、积极的,也可以是负面的、消极的。尽管反拨作用的相关研究在测试学中还是个相对较新的领域,但是已经有不少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对这一复杂的现象进行深入了探索。为了加强我国翻译从业人员的队伍建设,教育部推出了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该机构推出的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是一项大型的、专业的、专门的翻译测试,意在评估应试者的笔译或口译能力,认证其水平所达到的级别。然而到目前为止,很少有学者对翻译测试的反拨作用进行探讨和研究。本文基于Alderson和Wall提出的反拨作用假设理论、Hughes的PPP反拨效应模式以及Bailey提出的反拨效应基本模型,并结合我国翻译教学的现状,调查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对翻译教学的实际反拨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三种研究工具,对来自徐州师范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的13名翻译教师和107名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外语翻译证书确实对翻译教学产生了影响。2)此项考试影响翻译教学的很多方面,而且各个方面受到反拨作用的强度和性质不同。3)教师和学生对待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辅导班的态度更加理性。4)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本身就存在一些设计上的问题。5)同CET和TEM比起来,学生参加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的人数比例较少。6)教师和学生更加注重翻译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研究成果,本文希望能为翻译教学质量的提高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也期待能对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的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