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析3D-DSA在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动脉瘤夹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材料与方法: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102例行脑血管造影检查及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其中58例行2D-DSA后再行3D-DSA检查,44例行2D-DSA检查。所获得的2D-DSA及3D-DSA重建图像分别由两位有丰富阅片经验的介入科医师阅片并得出统一诊断。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同组对比两种不同影像检查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不同组对比2D-DSA和3D-DSA两组患者手术及术后复查、随访情况。对于2D-DSA及3D-DSA的诊断及图像观察对比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对于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采用t检验分析,对于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卡方检验分析。  结果:3D-DSA组58例患者共发现73枚动脉瘤:49例为1枚动脉瘤,6例为2枚动脉瘤,1例为3枚动脉瘤,2例为4枚动脉瘤;2D-DSA组44例患者53枚动脉瘤:37例为1枚动脉瘤,7例为2枚动脉瘤,1例为3枚动脉瘤。1例在2D-DSA上诊断为动脉瘤,经3D-DSA证实为正常血管返折、扩张;4例常规2D-DSA未发现动脉瘤,经3D-DSA诊断为4例4枚小动脉瘤。3D-DS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率高于2D-DSA(P?0.05);2D-DSA图像中能清楚显示动脉血管,无明显伪影,在3D-DSA图像中有1例因配合欠佳出现严重伪影,影响图片质量,但2D-DSA图像和3D-DSA图像的质量二者无统计学差别(P?0.05);3D-DSA对于动脉瘤瘤颈的显示、动脉瘤形态的显示、瘤颈和周围重要血管毗邻关系的评价明显优于2D-DSA(P?0.001)。2D-DSA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显示较好,能动态显示血管内和动脉瘤内的血流情况。使用3D-DSA检查患者可减少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时间,3D-DSA与2D-DSA检查患者术后恢复无明显差异。  结论:应用3D-DSA可提高颅内动脉瘤的精确诊断率,进一步了解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与临近血管的空间关系,指导手术治疗,减少动脉瘤夹闭术所用时间。
其他文献
背景: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为局限于大脑、小脑、脑干、软脑膜、脊髓、眼等中枢神经系统部位,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部位
目的:应用双能量CT碘定量的方法,探讨正常活体肝脏左、右叶及尾状叶的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流灌注量(或碘含量)的生理特点。  方法:对77例肝脏正常患者行上腹部双能量CT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