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褪黑激素对山羊绒生长的促进作用已被证实。在褪黑激素的生物合成通路中,芳香烷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AA-NAT)是主要限速酶,同时还涉及色氨酸羟化酶(TPH)的调控作用。本研究以辽宁绒山羊为研究对象,克隆AA-NAT基因的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并进行蛋白功能的预测分析,同时采用PCR-SSCP技术并结合基因测序方法检测AA-NAT和TPH的遗传变异,结合产绒性状数据,旨在寻找与绒山羊绒生产性状相关联的SNPs位点,为在绒山羊群体内进行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理论基础。本试验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克隆获得辽宁绒山羊AA-NAT基因的部分基因组序列,大小为1389bp,包括AA-NAT基因的第1外显子163bp、第一内含子290bp、第2外显子155bp、第2内含子338bp、第3外显子306bp和部分3’侧翼区137bp,其中第1、2内含子为首次获得的序列。第1、2和3外显子共编码207个氨基酸。2.对AA-NAT和TPH基因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共发现AA-NAT基因的17处多态性位点,分别是外显子1:129bp处G→C(密码子GAG→GAC、氨基酸Glu→Asp)、132bp处C→T和141bp处C→T;外显子2:590bp处C→T;外显子3:977bp处A→G(密码子CAC→CGC、氨基酸His→Arg)、1060bp处C→T(密码子CAC→TAC、氨基酸His→Tyr)、1091bp处G→A、1161bp处A→G和1163bp处G→A(密码子TGT→TAT、氨基酸Cys→Tyr);内含子1:356bp处G→C、372bp处C→T、416bp处G→A、418bp处C→G和425bp处C→T;内含子2:625C→A、631bp处T→C和638bp处G→del。THP基因的TPH-exon2和TPH-exon5引物没有发现多态位点,TPH-exon10引物发现一个T→C的突变位点,共形成SS、SO和OO3种基因型。3.蛋白质功能预测分析表明,AA-NAT蛋白相对分子量为23.03kDa,理论等电点为8.56。ExPASyde程序下ProtScale在线进行AA-NAT的疏水性预测该蛋白质含有4个明显的疏水区,分别是55~61位、71~98位、155~169位和171~187位。最小值为-2.633,最大值为2.689。TMPRED在线分析软件预测AA-NAT蛋白跨膜结构,结果表明AA-NAT的跨膜方向有由内向外和由外向内两组值,发现AA-NAT极可能存在2个跨膜区,分别位于89~99位和173~191位。4.群体遗传学分析表明,引物AA-exon1和AA-intron1位点的AA和CC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AB和CD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相应地A和C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其他的引物AA-exon2、AA-exon3和TPH-exon10位点的各基因型频率变化差异不大;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可知,5个位点中仅AA-exon3位点不平衡,其余各位点皆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多态信息含量分析表明,AA-exon1和AA-intron1位点处于低度多态(P<0.25);AA-exon2和TPH-exon10位点处于中度多态(0.25<P<0.5);AA-exon3位点则处于高度多态(P>0.5)。5.采用一般线性模型进行了AA-NAT和TPH基因多态性与产绒性能和MLT含量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AA-exon1位点的AA基因型对产绒量、绒长度和MLT含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1),AA型个体的平均产绒量要比AB型高49.59g;AA-intron1位点的CD基因型对净绒率有显著的正效应(P<0.05);AA-exon2位点的FF基因型对产绒量、绒长度和MLT含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1),FF型的产绒量分别比EE和EF型高97.52g和81.95g:AA-exon3位点GG基因型对产绒量有极显著的正效应(P<0.01),GG基因型的产绒量比GH、HH和HT型高57.48g、69.84g和71.3g,同时GG型的MLT含量也极显著高于HT基因型(P<0.01);TPH-exon10位点的各基因型对绒直径、净绒率和MLT没有显著影响,仅SS基因型对产绒量和绒长度有显著影响(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