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粉改性及其在自保温墙体砌块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12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废弃轮胎的产量在逐年增长,目前为止,对其重要处理方式有露天堆放、焚烧、填埋和轮胎翻修。前三种方式对环境污染严重,而锦湖轮胎事件告诉我们轮胎翻修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必须为废弃轮胎寻找一条安全、大量消化的途径。废弃轮胎制成的胶粉表面为疏水性,通过改性使胶粉表面变成亲水性,以提高胶粉的使用面。在本文中我们用溶胶凝胶法和机械球磨法对胶粉进行改性,从而改善废弃轮胎胶粉与硅酸盐材料的相容性。在本文中我们将改性后的轮胎胶粉用于自保温墙体砌块,可以改善砌块的抗冻、保温、隔热、抗压等性质。  本论文在对废弃轮胎胶粉进行亲水性改性的同时,对其改性工艺做了充分的研究。采用SEM对改性轮胎胶粉表面状况进行表征;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对轮胎胶粉表面的改性情况进行红外光谱测定分析;用TGA-DSC热分析仪阐述改性前后轮胎胶粉的热失重(TG)曲线;使用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其接触角。结果表明:改性后的胶粉的性能要优于改性前的胶粉,在室温下,胶粉与TEOS质量比为2∶1、反应时间为6h的条件下改性效果最佳,改性后胶粉表面生成一层Si-O-Si无机网络结构以及亲水性的-OH,平均接触角从减小了73°(由96°减小到23°),其表面由疏水性变为亲水性;另外,在室温下,胶粉与硅溶胶质量比为1∶1、反应时间为18h的条件下改性效果最佳,平均接触角由96°变为63°,其表面的疏水性得到改变。  本文中以掺杂改性和未改性废弃轮胎胶粉的自保温墙体砌块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讨论了砌块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干密度、导热系数、隔声性、耐火性等性质。得到如下结果:  (1)采用测试普通混凝土的测试方法测试了掺杂改性和未改性轮胎胶粉的自保温墙体砌块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掺杂未改性轮胎胶粉的砌块的抗折强度和抗压强度下降明显;而掺杂改性轮胎胶粉的砌块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在添加量8%以前下降缓慢,依然满足工程需要。  (2)随着轮胎胶粉替代量的增加,砌块的表观密度及导热系数均随着减小;抗冻性测试中,随着掺杂改性轮胎胶粉量的增多自保温墙体砌块的质量损失率总体趋势减小;掺杂轮胎胶粉的砌块的隔声系数在1000Hz~5000Hz之间多数大于0.2,隔声性能有所提高;耐火性测试中,对比普通混凝土砌块与掺改性轮胎胶粉混凝砌块发现,质量损失变化不大,在7.5%~8.1%,强度损失也相差无几,在20%~24.3%之间,表明掺杂改性轮胎胶粉的混凝土砌块仍然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
其他文献
芳炔硫醚化合物可以作为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来合成炔键砜、炔键亚砜、硫酯、烯基醚、含氮杂环、含硫杂环、取代炔等,其特有的芳环-三键共轭结构,使该类化合物具有了独特的光电活性,从而在光电材料领域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本实验室苏琼等人以各种结构的-硫代羰基化合物为底物一锅单消除反应,高效率的合成了芳乙炔硫醚、(4-芳基-1,3-丁二炔)硫醚、二(芳乙炔)硫醚和共轭烯炔硫醚等结构新颖的新型化合物,并且该新方
生命体就好比是一个复杂并且精确运行的工厂,而细胞作为完成生命活动的基础单元每时每刻都发挥着自己相应的作用。而活跃在各个细胞内的如活性氧化物、硫醇类物质等活性小分子
上转换荧光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生物标记探针,在生物医学研究方面的应用备受人们的关注。与传统的荧光标记物(如有机染料、量子点等)不同,它可以通过双光子或多光子机制将低频率的激发光转换成高频率的发射光。也就是说,上转换纳米颗粒的激发光为近红外光,可以有效避免生物体自体荧光的干扰,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和信噪比。近红外光对生物组织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对生物样品造成的光损伤较小。此外,上转换纳米颗粒还具有毒性
作为金属纳米颗粒重要代表,金纳米棒因其特殊的光学性质热学性质以及生物相容性,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生物传感生物医学成像以及生物医学治疗等领域然而在金纳米棒的运应用中,也出现
随着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与发展,快速、准确、实时地检测与分析在许多生物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各类生物小分子和酶类的生物学信息对生物医药、临床治疗和诊断、环境监测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量子尺寸效应以及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独特的性能,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分析中,并且大大的推动了生物传感分析技术的发展。因此,本论文的研究工作针对生物小分子与核酸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