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权益是公民最基本的权益,它关系到社会公平正义,更关系到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重庆市作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在推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建设中,需要完善农民工进城配套设施,推进农民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维护其文化权益。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权益的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农民工权益体系的认识,提升农民工阶层的文化素质,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首先,本研究对公共文化权益的内涵、特征、与其他权益的关系进行了阐述,并将公共文化权益界定为享受文化成果权益、参与文化活动权益、接受教育/培训权益、开展文化创造权益四个方面的内容。从政府职能理论和公民权利理论的视角,本研究提出公共文化供给和文化权益意识对农民工公共文化权益实现的影响。其次,本研究利用对重庆市农民工的调查数据,从公共文化权益的四个维度描述了重庆市农民工城市公共文化权益的基本状况及存在问题。通过描述性分析发现,农民工文化权益意识观念淡薄,文化权益实现状况不容乐观:其一,公共文化服务内容呈现低层次和低档次化,存在结构失调、供给无效的问题,导致农民工参与度总体不高;其二,农民工获取文化信息渠道单一,文化活动知晓率低,且农民工公共文化活动偏好,存在年龄、收入、文化程度的差异;其三,农民工文化教育/培训支出较少,主要是参加政府和企业组织的免费培训;其四,农民工进行文化创造的水平较低,且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最后,研究基于理论与现状,进一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农民工的个体特征(年龄、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工作收入、工作时间)、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差异性和文化权益意识影响到农民工公共文化权益的实现。根据前面得出公共文化权益实现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的培训教育机制、构建农民工公共文化权益共建共享机制、建立农民工需求表达机制等6条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