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在18F-FDGPET/CT显像中,分别以不同SUV值为边界,研究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不同时期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tumorvolume,MTV)变化率与预测病灶化疗后病理反应的相关性,并选择合适的SUV边界值,探讨早期应用18F-FDGPET/CT肿瘤代谢体积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可行性及价值。 2、比较新辅助化疗不同时期MTV与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standarduptakevalue,SUVmax)的变化间的关系,并对比二者对预测化疗疗效方面效能,选择适合评价疗效的指标及预测值。 3、了解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病灶GST-π、TOPOIIα表达与MTV值、SUVmax值有无相关性,并探究影响新辅助化疗前MTV值、SUVmax的因素。 4、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TOPOIIα表达的变化与MTV值、SUVmax的相关性。 方法:1、选取初治41例乳腺癌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一周内行18F-FDGPET/CT显像,以边界SUV=1.5与2.5,分别测定病灶的MTV及SUVmax,分别根据肿瘤长径大小、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GST-π表达、TOPOIIα表达分组后,对其MTV及SUVmax进行比较。 2、在新辅助化疗第1程结束后及第2程结束后,分别对患者进行18F-FDGPET/CT显像,并分别计算病灶的第1疗程后和第2疗程后MTV变化率(⊿MTVn1%、⊿MTVn2%)、SUVmax变化值及变化率(⊿SUVmax1%、⊿SUVmax2%),分别根据患者乳腺癌病灶的大小变化、病理反应来判定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再分别对化疗有效组和无效组的上述指标进行对比。 3、利用ROC曲线分别比较⊿MTVn1%、⊿MTVn2%、⊿SUVmax1、⊿SUVmax2、⊿SUVmax1%、⊿SUVmax2%对早期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效能,同时在ROC曲线下找到适合评价疗效的最佳预测值。 4、对新辅助化疗前GST-π、TOPOIIα阳性表达率不同的患者进行分组,并对其⊿MTVn1%、⊿MTVn2%,⊿SUVmax1%、⊿SUVmax2%进行比较。 5、根据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TOPOIIα阳性表达率是否发生改变将患者分组,并对⊿MTVn1%、⊿MTVn2%,⊿SUVmax1%、⊿SUVmax2%进行比较。 结果:1、①不同SUV边界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MTV与肿物长径之间存在正相关(p=0.000),以边界SUV=1.5时,相关系数R=0.827;以边界SUV=2.5时,相关系数R=0.808。②新辅助化疗前各MTV值与化疗前GST-π、TOPOⅡα表达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没有相关性(p>0.05)。 2、①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SUVmax与病灶长径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616,p=0.000);②新辅助化疗前有淋巴结转移组SUVmax大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③新辅助化疗前SUVmax值与化疗前病灶TOPOIIα阳性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326,p=0.038)。④新辅助化疗前SUVmax与化疗前病灶GST-π表达没有相关性(p>0.05)。 3、①⊿MTV11%与⊿SUVmax1%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22,p=0.001);⊿MTV21%与⊿SUVmax1%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96,p=0.000)。②⊿MTV12%与⊿SUVmax2%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373,p=0.021);⊿MTV22%与⊿SUVmax2%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565,p=0.000)。 4、⊿MTVn1%、⊿MTVn2%下降程度与化疗前病灶GST-π、TOPOIIα表达之间的关系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5、以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评定:①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一程结束后⊿MTV11%、⊿MTV21%和第二程结束后⊿MTV12%与无效组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二程结束后⊿MTV22%与无效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根据ROC曲线得到⊿MTV2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96.5%(灵敏度为61.9%,特异性为57.1%)。?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一程结束后⊿SUVmax1、⊿SUVmax1%和第二程结束后⊿SUVmax2、⊿SUVmax2%与无效组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④根据ROC曲线得到⊿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30(灵敏度78.3%,特异性61.1%),⊿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85(灵敏度81.0%,特异性70.6%),⊿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37.1%(灵敏度68.4%,特异性58.8%),⊿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44.6%(灵敏度81.0%,特异性64.7%)。 6、根据病理学分级评价标准:?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一疗程结束后⊿MTV11%、⊿MTV21%和第二疗程结束后⊿MTV12%与无效组无显著差异(p值均>0.0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二疗程结束后⊿MTV22%与无效组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根据ROC曲线得到⊿MTV2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96.5%(灵敏度为68.4%,特异性为62.5%)。?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一程结束后⊿SUVmax1、⊿SUVmax1%和第二程结束后⊿SUVmax2、⊿SUVmax2%与无效组均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④根据ROC曲线得到⊿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90(灵敏度76.2%,特异性75%),⊿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2.95(灵敏度78.9%,特异性73.7%),⊿SUVmax1%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37.1%(灵敏度为76.5%,特异性为63.2%),⊿SUVmax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46.4%(灵敏度84.2%,特异性73.7%)。⑤化疗前肿瘤长径<2.5cm时,新辅助化疗有效组第二程结束后⊿MTV12%与无效组有显著差异(p值均<0.05);根据ROC曲线得到⊿MTV12%最佳预测疗效的值为88.2%(灵敏度66.7%,特异性88.3%)。 7、?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TOPOIIα表达的变化与⊿MTV%之间关系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化疗前GST-π表达阳性组⊿SUVmax2%高于阴性组,但化疗前后GST-π表达水平的变化与⊿SUVmax%未见明显相关。 结论:1、MTV早期评价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病理反应是可行的,以SUV=2.5为边界时,第2疗程结束后的⊿MTV%下降96.5%能预测病理反应,且当肿瘤化疗前长径<2.5cm,以SUV=1.5为边界时,第2疗程结束后的⊿MTV%下降88.2%也能预测病理反应。当以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估时,以SUV=2.5为边界,第2疗程结束后的⊿MTV%下降96.5%能预测化疗疗效。 2、以病理反应标准评价时,第1疗程结束后的⊿SUVmax1%下降37.1%、第2疗程结束后的⊿SUVmax2%下降46.4%均能预测病理反应;而以实体瘤疗效标准评价时,第1疗程结束后的⊿SUVmax1%下降37.1%,⊿SUVmax2%下降44.6%均能预测化疗疗效。相对于其他指标,两者中⊿SUVmax2%较准确。 3、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MTV与肿瘤病灶大小有关,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新辅助化疗前病灶GST-π、TOPOIIα的表达未见明确关联。 4、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前病灶SUVmax值与肿瘤病灶大小及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且与TOPOⅡα表达率有相关性;而GST-π的表达与新辅助化疗前病灶的SUVmax未见明确相关性。 5、新辅助化疗前后GST-π,TopoⅡα表达水平的变化和新辅助化疗过程中⊿MTV%值变化未见明确相关性。 6、化疗前GST-π表达阳性组⊿SUVmax2%高于阴性组,但化疗前后GST-π表达水平的变化与⊿SUVmax2%未见明显相关。 7、在我们的研究中,以病理反应或是以实体瘤疗效为评价标准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时,乳腺癌病灶MTV值评估效能并不优于⊿SUVm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