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s, AI)对巩固期乳腺癌患者证型分布的影响,为中医药参与AI治疗阶段的中医治法提供临床证据;通过对中医药对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相关骨丢失(aromatase inhibitors-associated bone loss, AIBL)可能存在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中医药干预乳腺癌AIBL的治法、用药及疗效评价奠定基础。方法1对课题组“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证型聚类分析的临床研究”的研究内容进行亚组分析。比较HR(+)与HR(-)亚组间、HR(+)组中AI亚组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 SERM)亚组间的证侯差异性。2选取24例服用非甾体类AI的乳腺癌患者,分成“治疗组”12例,予非甾体类AI+中药汤剂;“对照组”12例,予非甾体类AI。两组进行对比观察研究骨代谢标志物PINP和β-Ctx、性激素水平、腰腿功能、AI所致的内分泌失调症状和用药安全性。结果1研究内容一:“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证型聚类分析的临床研究”的研究内容的亚组分析1.1 HR(+)与HR(-)亚组间比较HR(+)和HR(-)亚组各类证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有病无证型P=0.004,其在HR(-)组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HR(+)组;两组都以肾虚证在各自患者总数所占的比例最高(P>0.05),其中HR(+)组65.5%,HR(-)组62.6%。1.2 AI与SERM亚组间比较在HR(+)病例中,AI和SERM亚组各类证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R(+)和HR(-)组各自的分布情况相同,肾虚证在AI组和SERM组患者中所占的比例也均为最高,其中AI组66.7%,SERM组63.6%。肾虚证在AI组、SERM组和.HR(-)组各自所占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内容二:中医药对使用AI治疗的患者的临床研究2.1中医药对乳腺癌AIBL的骨代谢标志物的改变2.1.1骨合成标志物PINP试验后,治疗组的PINP均数为57.0392ng/ml,对照组的PINP均数为51.3433n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PINP均数绝对降低1.8441ng/ml,对照组PINP均数绝对降低3.275ng/ml。2.1.2骨吸收标志物β-Ctx试验后,治疗组的β-Ctx均数为0.3472ng/ml,对照组的β-Ctx均数为0.3958n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β-Ctx均数绝对升高0.0396ng/ml,对照组β-Ctx均数绝对升高0.1192ng/ml。2.2中医药对乳腺癌AIBL的性激素水平的改变试验后,治疗组的E2均数为22.8500pg/ml,对照组的E2均数为16.2267pg/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E2均数绝对升高0.4792pg/ml,对照组E2均数绝对降低0.0766pg/ml。试验后,治疗组的FSH均数为59.3113mIU/ml,对照组的FSH均数为65.6550mIU/m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入组时相比,治疗组FSH均数绝对降低0.0396mIU/ml,对照组FSH均数绝对升高0.1192mIU/ml。2.3中医药对乳腺癌AIBL生活质量的改变2.3.1《JOA下腰痛评分系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腿痛兼/或麻刺痛”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劣于治疗组(P<0.05)。两组改善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改善率下降幅度不及对照组明显。对照组组内比较,“下腰背痛”、“步态”症状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优于试验后(P<0.05);“症状总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优于试验后(P<0.05)。中药组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2《改良Kupermann评分表》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各项症状得分、试验后症状积分、病情分级和改善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试验后症状积分增加的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组内比较,“失眠”、“泌尿系症状”、“疲乏”的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后优于入组时(P<0.05);“易激动”的症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优于试验后(P<0.05)。对照组组内比较,“潮热汗出”、“易激动”、“骨关节、肌肉痛”和“试验前后症状积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入组时优于试验后(P<0.05)2.4中医药对乳腺癌AIBL的安全性研究两组肝肾功能试验前后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试验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1乳腺癌巩固期不同激素受体表达情况人群的中医辨证分型有差异性,内分泌药物的使用可能是影响辨证分型的重要因素;AI使用人群肾虚证高于HR(-)人群(即未使用内分泌治疗人群),提示补肾法可能是抑制乳腺癌AIBL的重要方法。2对于乳腺癌AIBL,中医药可能有助于促进骨合成和抑制骨吸收。3中医药抑制乳腺癌AIBL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E2水平影响骨代谢。4中医药有助于改善乳腺癌AIBL的骨关节症状和腰腿功能。5中医药可能有助于控制AI导致的部分内分泌失调症状。6临床使用中医药干预乳腺癌AIBL是安全的。7中医药是否因为升高E2水平而促进乳腺癌复发转移,尚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