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其中有50%在我国,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证明也是一个多基因变异累积的复杂过程其中涉及多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异常。因而,食管癌相关基因甲基化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为食管癌诊断、临床治疗以及预防提供了崭新的途径。Ras相关结构域家族1A基因,是位于位于染色体的3 p21.3上,作为Ras下游效应分子的一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RASSF1A来调控促凋亡信号信号的传递过程,又是由于在其抑制细胞内特殊的周期蛋白的作用,从而使得细胞的分裂停止在G1/S期,在阻滞细胞周期的进程中的分化周期,调控蛋白受到抑制阻碍后期复合物的形成,有丝分裂时间紊乱滞后,在细胞周期的稳定性中也发挥了作用。Cx32 (Connexin32)基因是编码连接蛋白的一种,它属于一类重要的膜蛋白,对于维持细胞间的信息交换以及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维持细胞重要的功能方面尤其生长、增殖、分化,细胞内环境的稳定作用明显,国内外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secreted frizzled related protein, SFRP)非常具有代表性,定位与染色体8p12-11.1的一种分泌型糖蛋白家族,由SFRP基因所编码,含有300个氨基酸残基,含有同源半胱氨酸富含域(CRD)的N-末端和一个C-末端这样的特殊区域。SFRPs基因的的甲基化使得抑癌基因的作用不能发挥,细胞内的Wnt信号转导通路异常激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表现出促进作用。它们同属于一个信号通路的不同阶段。在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的作用有重要作用。方法:1材料:选自河北医科大学第四临床医院病理科2009年1月~2010年7月间住院手术切除的原发性ESCC新鲜组织60例,所有病例术前均未接受过任何治疗,并有完整的临床随访资料。对照组15例选自同一时期同一病人的食管癌旁正常组织。2手术切除新鲜组织DNA的提取采用UNIQ-10柱式临床样品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提取基因组DNA。3甲基化特异性PCR分析: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PCR-MSP)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检测食管癌组和对照组的Cx32、RASSF1A和SFRPs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布情况。χ2检验法检测甲基化率增高的临床病理特征。4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食管癌组、癌旁组RASSF1A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56.7%(34/60),13.3%(2/15)。各临床项目的RASSF1A基因甲基化比例经统计工具分析结果得到: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是食管鳞癌频发的分子事件。食管鳞癌组织基因甲基化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年龄≥55岁和高分化食管鳞癌组织甲基化阳性率明显升高所占比例明显升高,P<0.05,有统计学意义。2食管癌组、癌旁组Cx3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分别为60.0%(36/60)20.0%(3/15)。食管癌组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组,对于Connexin 32(缝隙连接蛋白)在食管恶性肿瘤中作用明显,作为食管癌高危因素。各临床项目的Cx32基因甲基化比例经统计分析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3测定SFRPs 60例食管癌组织及15例癌旁组织中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SFRP1基因甲基化率分别为61.8%(37/60),13.3%(2/15)食管癌组织的甲基化发生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P<0.05)。SFRP2基因在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66.9%(39/60)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13.3%(2/15)(P<0.05)。SFRP4基因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之间的甲基化率分别为66.7%(39/60),20%(3/15)(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SFRP5基因在食管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甲基化发生率分别为64.3%,38/60)和26.7%(4/15)(P<0.05),食管癌组织中的甲基化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在研究所涉及的人群中,基因Cx32、RASSF1A和SFRPs甲基化成为恶性肿瘤的高危分子频率事件,使得食管癌发生频率增加,基因甲基化与食管癌相关性增加。2 Cx32、RASSF1A和SFRPs基因甲基化与ESCC的分化程度显著相关。3 Cx32、RASSF1A和SFRPs基因甲基化与ESCC患者的临床分期有显著相关性,基因的甲基化可能促进肿瘤的发生与进展。4在研究进程中,基因甲基化已经和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进展关系密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为去甲基化提供了一个前提,可以作为判断食管癌预后断的独立指标,又为食管癌预后及治疗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