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富煤、少气、贫油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了燃煤发电在我国发电行业内占主导地位的情况在短时间内不会改变,而绝大部分人为的汞污染来自于燃煤电站的烟气排放。针对如何控制燃煤电厂汞排放的课题,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用卤族化合物改性的活性炭和飞灰对烟气中汞的脱除有着很好的效果。然而,卤素元素的加入同时也会导致其对电厂金属的腐蚀。由于煤中的溴含量较少,所以相对于氯,针对溴对金属的腐蚀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选择了Q235碳钢和304不锈钢作为实验材料,并选用了溴化钠、溴化钾、溴化铵、溴化钙、溴化氢和氯化氢这六种卤族化合物改性剂,运用失重法、电化学测试法以及扫面电镜观测法研究了这两种金属材料在相同浓度下的六种改性剂溶液中的腐蚀规律。本文还挑选了目前已经运用于实际的HBr改性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涂盐法,对比了用HBr改性后的飞灰与为改性飞灰在80℃,130℃,180℃对两种金属材料的腐蚀规律。实验结果表明,Q235钢在HCl溶液中失重最多,腐蚀速率最快,其次是HBr溶液,在四种溴盐溶液Q235腐蚀失重较小,腐蚀速率较慢,而在四种溴盐溶液中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碳钢试样在溴盐溶液中的腐蚀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在涂盐法实验中,在温度低于或接近HBr的露点时,会形成氢溴酸,金属表面上会发生露点腐蚀。在温度高于HBr露点时,气态溴直接侵蚀金属样品,发生活性氧化。304钢在溶液中为局部腐蚀,且在HCl溶液中腐蚀速率最快,在涂盐法中HBr会在不锈钢表面造成点蚀,并随着温度的升高,点蚀程度加深,孔内溴元素浓度增加。点蚀孔内溴元素浓度大于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