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新感觉派"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文学现象.它对中国都市现代化过程中的城市风貌,特别是都市人的精神世界,作了细致入微地描画.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经基本完成了向现代商业城市的转变,发展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伴随着商业的繁荣,新的都市景观逐渐形成,现代商业化都市上海赋予了作家都市的性格,使他们对大都市产生了既向往又疑惧的复杂审美心态.但他们并不关注客观的、外在的现实,而是更多地向读者们展示"感觉"中的都市及都市人.这也正好是该流派的名称所预示的.本文在考察新感觉派作家的生活和创作经历的基础上,探讨了新感觉派小说作家所持有的复杂的都市态度.由于民族传统的潜在作用,也由于作家们身上兼具的市民和自由知识分子的双重身份,使得他们在对人的思考时更多的是从个体体验出发.他们在作品中传递出了工业文明对人自身和谐的破坏,人在都市中体味到的是孤独、荒谬和失败,"现代生活"压榨下,人们产生了"现代的都市情绪",病态与怪异充斥着人们的头脑,整个心灵世界处于失序状态.作家们切身体会到了都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碰撞的矛盾与痛苦,为了更真实地传递出这群现代都市知识分子的都市感觉,"及时地写出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他们把新女性形象选定为新都市的标志,以新女性形象的感觉复制他们自己对都市的感觉.向往又疑惧的双重心理又使得他们在这个"复制"的过程中,作家本人与所塑造的"都市人"都产生了找不到家的感觉,成为迷失了家园的灵魂.本文以此次为参照,探讨了新感觉派小说中人物的双重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