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丙烯负载型苯类吸收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2J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苯系物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威胁和安全隐患,采用高吸油树脂来处理苯系物的污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但吸油树脂普遍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树脂以聚合物本身作为主体,机械强度低,在吸收后会发生大幅度溶胀,变塌陷甚至破碎,树脂无法耐受反复吸收-释放过程的要求,不利于树脂在柱或者塔设备中装填使用。本文针对这一现象,制备了聚丙烯负载型苯类吸收剂。以聚丙烯颗粒(PP)为骨架材料,选用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作为共聚单体,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得到聚丙烯负载型苯类吸收剂。通过考察各因素对吸收剂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实验的最优方案为:聚丙烯(PP)5 g,PP二甲苯溶胀,十二烷基硫酸钠(SDS)2.5g/L,交联剂(DVB)3%(占PP的质量分数),引发剂(BPO)3%(占PP的质量分数),单体浓度为140g/L,单体质量比为(m(St):m(BA)=3:1。在该条件下,吸收剂对甲苯的吸收倍率为8.25g/g,接枝物吸收倍率15.39g/g,接枝包覆率为115.61%,接枝包覆效率为41.29%,转化率71.38%。研究了吸收剂的再生性能、对水面浮苯的吸收性能,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热分析仪、环境扫描电镜和光学显微镜对吸收剂的结构与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温度对吸收剂的吸收动力学的影响,采用吸收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随着吸收温度增加,吸收剂的吸收速率越快,吸收倍率越大,并且吸收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考察了温度对吸收剂释放动力学的影响,采用形式简洁的释放动力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释放温度越高,吸收剂的释放速率会越快,达到释放平衡所需要时间会越短,采用的形式简洁的释放动力学模型能较好的拟合实验数据。研究了吸收剂对水中微量甲苯的静态和动态吸收性能,优化实验条件后,采用动态吸收的方式,吸收剂对水中微量甲苯去除率可以达到98.8%。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城市住宅建筑不断向高处发展。为了满足住宅玻璃清洁的需要,把人从擦玻璃这样繁重危险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擦玻璃机器人运
作为具有许多民族的古老文明,我国在舞蹈文化中具有广泛的含义和多种形式。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文化的时期,为少数民族的民族舞蹈文化的发展寻找线索,探讨不
海绵城市是现代城市建设提出的新理念,城市在通过海绵改造后,从水环境、水安全、水生态、水资源等几个维度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是
随着新医改实施的不断深入,提高社会效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为病人服务等新医疗理念在愈来愈多的医疗机构中得到重视。“十二五”规划对相关医疗单位做了明确规定,特别强调,药品占医疗总收入比例需要在30%以下,医疗收入所需要的卫生消耗材料成本在20%以下。这就对于各医疗机构的收入、支出等后勤运营环节,提出了具体而精细的管理指标。在一定意义上凸显了后勤管理的重要性。医院后勤管理是否能够获得理想的成效,对于医
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递信息与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与“血脉”。城市地下管线数据日益成
对大型零件(尤其是大型薄壁零件)厚度的快速高精度测量,以三坐标仪为代表的传统测厚技术,虽然可以保证测厚效率和精度,但是存在二次装夹误差、耗时耗力等不足。基于干耦合的在位超声波测厚技术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有必要对此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为绪论,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超声波测厚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论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第二章对超声波测厚算法展开研究。先建立了回波波形的仿真模
伴随移动通信技术水平的日益提升,“互联网+”也越来越广泛地深入到了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得人们不断上涨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的
由于全球液化气船市场形势看好,因此,液化气船的建造方兴未艾。本文着重阐述了液化气船的分类、船上液货围护系统及液货舱舱型等,并结合液化气船建造关键之所在,论证了大连造
会议
硅酸钙(Ca Si O3)有许多优良的性能,在隔热保温材料、吸附材料、建筑材料以及油井工程等领域广泛应用。除了应用于工业之外,由于硅酸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性和骨传导
公司上市有两种途径,第一种为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的方式,也就是IPO,第二种为通过借壳上市。相较于前者,借壳上市因耗时短,效率高等优点受到市场追捧。但借壳上市交易过程技术难度高,容易导致上市失败。华图教育在2012年申请IPO失败后,决定以借壳上市的方式,更快的速度实现上市,2014年8月,华图教育计划通过资产重组的方式与ST新都合作,实现借壳上市,由于ST新都暴露出的问题造成实质性不利影响,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