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荣格原型理论解读《月亮与六便士》中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cx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萨摩赛特·毛姆(1874-1965),是英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他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敏锐的人生观察力,他曾游历许多欧洲国家,多次到东南亚地区,写出了大量游记和充满人生阅历和独到见解的小说。《刀锋》、《人性的枷锁》和《面纱》是广受欢迎的长篇小说代表。在他的作品中,他擅长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揭示扭曲的人性、表达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女性的厌恶。《月亮与六便士》是集中体现毛姆的女性观的一部作品。《月亮与六便士》主要讲述了三个不同身份的女人与一个男人之间的婚姻爱情故事,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却同样遭受了命运的悲剧。斯特可兰特太太遭遇丈夫突然离家出走,最终无法维系与丈夫17年的平静婚姻,不得不独自赚钱养活两个孩子。思托依太太本来过着平静小康的家庭生活,遇到斯特可兰特之后,深深为他野蛮的男性气息所吸引而无法自拔,最终没有获得他的爱情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爱塔是个思想单纯的女孩,为了能和白人丈夫一起生活,任劳任怨无私奉献,不离不弃。最终,丈夫死于非命,一个儿子夭折,父亲留下的椰子园、房子也被毁于一场大火。她不得不带着唯一的儿子开始了孓然一身的艰难生活。更可悲的是,爱塔始终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和可悲。  本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详细介绍了荣格理论的四种原型——阿尼玛(阿尼姆斯)、人格面具、阴影和自性。第二章分析之后发现斯特克兰特太太的自性被人格面具所控制导致婚姻失败。第三章重点分析了斯托依太太的爱情悲剧,她是一个为爱疯狂的人,为了追寻心目中理想的阿尼姆斯,她的自性为她的阴影所控制,最终丢掉了性命。第四章分析了爱塔的命运悲剧,在于她缺乏自性,没有自我成长,如果不意识到这一点,她的一生将会充满坎坷和悲剧色彩。第五章总结了三个女人命运的共同之处,在于她们各自的原型意象不能和谐共存,突出表现缺乏自性控制力。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比不同学科的英汉学术论文摘要中的言据性,旨在探究作者不同的文化和学科背景是否会影响他们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对据素的选择。  言据性作为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受到了
人称这一语言学概念用以识别和区分话语中的言语角色,即说话者、受话者、以及话语中提到的既非说话者又非受话者的第三方。和数、性、格、时、体等概念一样,人称在语言学中通常
翻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但是长久以来,译者在翻译中的重要性却没有得到认可,给予充分的重视。翻译被视为原文的“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