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对39例(77椎)脊柱转移瘤导致的病理性骨折行微创手术,其中包括PVP 14例(33椎),PKP25例(44椎);测量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1周、3月、6月、12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分析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骨水泥使用量、手术出血量、病变椎体高度、Cobb角、骨水泥弥散、骨水泥渗漏、经济效用比值、生存时间。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8例患者均在术后第一天疼痛得到缓解,1例术后出现疼痛加重;疼痛由术前(7.70±1.11)下降到术后(4.02±2.22),1周(3.50±1.92),3月(3.60±1.00),6个月(3.96±1.02),12月(4.34±1.25);ODI也显著下降,术前(74.42±8.97)%下降到术后(40.57±21.63)%,1周(37.50±10.45)%,3月(37.27±10.45)%,6月(38.60±8.42)%,12月(37.42±6.68)%。比较两组术后至出院时间、骨水泥注射量、术中出血量、椎体高度恢复均无显著性差别;PVP骨水泥渗漏率为42.42%(14/33椎),PKP为(27.27%,12/44椎),无一例出现骨水泥渗漏引起症状,通过经济效用比值发现,PVP比PKP性价比更高(P=0.02);且行两种手术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异(P=0.38)。结论:PVP和PKP治疗脊柱转移瘤均能很好的缓解病椎部位疼痛,提高肿瘤患者生活的质量。相比PVP而言,PKP更昂贵,两者均能部分恢复椎体中部和后缘高度,但不能改善后凸畸形。两者手术方式对患者生存寿命无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