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血流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病死率危险因素分析瑞金医院近八年的回顾性单中心研究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xia9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院内获得性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正在呈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很高,流行病学及菌种分布随地区而不同。本文对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念珠菌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危险因素及合适的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对30d病死率的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医院血培养为念珠菌阳性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基础疾病、危险因素、菌种分布、抗真菌药物治疗对30d病死率的影响。所有血培养标本血液分离真菌采用BACTECTMFX系统,菌株鉴定采用API-32C系统,抗真菌药敏试验采用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的肉汤稀释法。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  结果:  2008~2015年确诊患者222例,共有230例次的念珠菌血流感染,发病率为3.54/10000入院患者,30d病死率达30.0%。分离菌株233株,白念珠菌占37.3%;非白念珠菌占62.7%,包括近平滑念珠菌占18.5%、热带念珠菌占15.5%、光滑念珠菌占12.9%、克柔念珠菌占2.1%、季也蒙念珠菌占7.3%、清酒念珠菌占3.4%。73.9%的患者(170例)接受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其中67.0%(154例)为合适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26.1%(60例)未接受任何抗真菌治疗。接受合适经验性抗真菌治疗患者的病死率(24.7%)显著低于未接受合适治疗患者(40.8%)(P=0.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022,P=0.005)、慢性肾功能不全(OR=2.114,P=0.015)、机械辅助通气(OR=1.760,P=0.045)、中性粒细胞缺乏(OR=5.816,P<0.001)是30d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男性(OR=0.540,P=0.015)、非白念珠菌感染(OR=0.512,P=0.01)、合适的经验性抗真菌药物使用(OR=0.499,P=0.005)是30d病死率的保护性因素。  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过去的8年里,瑞金医院念珠菌血流感染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白念珠菌依然是最常见的分离菌株,而内科系统病房感染非白念珠菌的30d病死率非常高。男性、念珠菌种以及合适的经验性抗真菌药物治疗是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30d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病人骨髓中转录因子FoxO3a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利用SYBR Green I建立实时荧光PCR的方法,检测28例不同时期CML
目的通过分析霉菌性食管炎在数字化胃肠造影中的分布和分度情况,并与内镜分级表现相对照,探讨数字化胃肠造影技术对霉菌性食管炎的诊断价值,并对霉菌性食管炎X线分度的临床应
提出了一种针对字符加工的图像细化算法 .该算法满足了新的字符加工方法因为要使用字符骨架生成刀位轨迹而对细化算法的要求 .根据新的加工方法的思路 ,通过对传统细化算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