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的现实意义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eguangyi1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以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研究对象,全面、深刻地阐述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实质以及危机的作用和后果。这一理论不仅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早期经济危机的科学理论,而且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科学视野和方法,同时,对我们从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启迪作用。与自由竞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比,当代国际金融危机虽然表现更复杂,原因更多样,后果更严重,但就其实质而言,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仍然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产物。在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市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方面具体表现为金融企业有组织、有计划的牟利行为与金融市场缺乏监管、金融衍生工具大量泛滥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表现为资产泡沫无限膨胀与广大居民实际资产不断缩水和支付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所以,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仍然是解读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科学理论,而且其解读和说明比其他危机理论更系统,更深刻。同时,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也具有重要的启迪作用。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告诉我们,虽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范围内,消除了解决危机的制度性根源,但在整个社会,由于存在多种所有制和实行市场经济,货币、自由竞争、批发商业,信用支付以及进出口差额等引发经济危机的直接因素依然存在,如果政府的宏观调控失误和监管不力,社会主义国家同样也会发生经济危机。纵观我围近年的各种政策,无论是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的举措,还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以及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种办法,其目的都是为防止经济危机在我国的蔓延,避免经济出现大起大落和周期性震荡。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与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发挥的指导作用有着直接的联系。可见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并未过时,它对我们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金融危机,防止经济危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出现或减轻危机的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现代经济中的社会化大生产使投资规模大大超过了个人的投资能力,同时出于分散投资风险的需要产生了以有限责任为基础的股份公司,其突出的特征是财产所有权与企业控制权的分离,由
本文利用2000年以来的城市居民调查数据测量了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波动程度。结果发现,我国城市居民消费波动程度整体低于收入波动,与理论结果一致。从居民消费动态决策角度看,
经典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初始禀赋配置是不同经济体参与分工与贸易的重要决定因素,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竞争理论则进一步指出,初始比较优势不能等同于竞争优势。将此放大到宏
所谓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