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阐释学视角下《大学》英译对比研究

来源 :四川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ld7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已有多部英译本问世,各译本各具特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四书》中,对于《中庸》、《论语》和《孟子》英译本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大学》英译本的研究则较少。《大学》英译本的研究中庞德的译本倍受青睐,理雅各和林语堂的译本也各具特色。理译本采用“心灵沟通”的策略,兼顾汉语文化和英文表达的地道性,林译本注重“忠实”、“通顺”和“美”,有效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尝试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译本的研究,对理雅各和林语堂的《大学》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一种翻译研究新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然后对哲学阐释学的研究、《大学》的译介与传播以及《大学》英译本的研究进行综述,继而介绍了哲学阐释学理论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并从这三个角度对比分析理雅各和林语堂的《大学》英译本的特点与差异,并阐释译本呈现不同特点和相互差异的哲学阐释学理据。多维视域的融合彰显了各译本独特的光彩,不同时代的译本无所谓优劣,时代的发展也催生新的译本。中国典籍翻译应当注重视域融合的过程,为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
其他文献
针对目前急需大批既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又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农学人才,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农学专业学生特点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应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
由于能源越来越紧张,传统的燃料能源正在一天天减少,如地球上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在几十年后开采完,因而可再生的新能源必将取代传统能源,而太阳能将成为首选的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利用
独立学院,作为新型的高等教育机构,已经有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了。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大部分独立学院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为了培养毕业后想当英语老师的学生,其中不少独立学院还
主述位的翻译的对等与转换的实现形式是近年来主位理论的翻译实践研究的热点。国内外的一些语言学者采用语篇功能的三个子系统,即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系统,对语篇进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