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大学》作为《四书》之首,已有多部英译本问世,各译本各具特色,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四书》中,对于《中庸》、《论语》和《孟子》英译本的研究颇多,而对于《大学》英译本的研究则较少。《大学》英译本的研究中庞德的译本倍受青睐,理雅各和林语堂的译本也各具特色。理译本采用“心灵沟通”的策略,兼顾汉语文化和英文表达的地道性,林译本注重“忠实”、“通顺”和“美”,有效地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本文尝试将哲学阐释学的理论引入《大学》英译本的研究,对理雅各和林语堂的《大学》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一种翻译研究新思路。本文首先介绍了论文选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文章的结构,然后对哲学阐释学的研究、《大学》的译介与传播以及《大学》英译本的研究进行综述,继而介绍了哲学阐释学理论的三大原则,即“理解的历史性”(“偏见”)、“视域融合”和“效果历史”,并从这三个角度对比分析理雅各和林语堂的《大学》英译本的特点与差异,并阐释译本呈现不同特点和相互差异的哲学阐释学理据。多维视域的融合彰显了各译本独特的光彩,不同时代的译本无所谓优劣,时代的发展也催生新的译本。中国典籍翻译应当注重视域融合的过程,为文化交流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