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老城区城市设计研究——以鹤壁市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ye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城市新区建设速度的加快,许多老城区出现了严重的衰退问题,其城市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经济、文化发展和居民基本生活的需要,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整体发展的脚步。因此,如何提高老城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实现老城区昔日的繁荣,成为了当今我国城市发展中的重要问题。   然而,我国目前大多数老城区的建设缺乏整体的计划性、全面性,只是以解决住房和交通等具体问题为目标,忽略了城市所应具备的“多样性”功能,表现为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足,城市功能得不到完善,改造之后仍难以产生吸引力与凝聚力,无法达到复兴老城区的目的。本文以此为背景介绍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的重要性,并指出城市设计作为连接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桥梁”,应该充分发挥其“价值分配”与“环境营造”这种承上启下的作用,也就是既要在宏观上完善代表社会公共利益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又要在微观上对建筑自身的建设进行引导设计,以达成空间环境上的统一,并最终实现最佳的综合设计效益。   欧美国家城市化速度高于我国,其老城区的衰败问题也早就暴露出来,并经历了较长一段时间的更新改造活动,积累了一定的设计经验,其中更是不乏一些成功的优秀案例,为我国老城区的改造与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本论文正是在对一些成功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发展理论与实例分析,提出了加强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城市设计方法,希望通过整体有效的城市设计,完菩老城区的城市功能、改善老城区的城市面貌,提升老城区的环境品质,促进整个城市健康、协调的发展。论文最后以鹤壁市为例,通过背景研究分析了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的探讨了完善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城市设计方法。   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研究的目的进行说明,界定本课题研究对象的相关概念,提出课题研究的基本框架,并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第二章对国内外一些成功的老城区城市设计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设计过程中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一些方法,得出设计启示:第三章通过理论总结与案例分析,指出了我国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宏观把握、中观控制、微观引导三个层面提出了加强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城市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类与配置指标建议;第四章通过前面建立的理论体系基础,以实例研究的方式,进一步探讨了老城区城市设计中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方法:第五章结论部分对论文研究的成果及方法进行总结论述。
其他文献
新地域主义建筑的过渡性空间——“灰”空间的设计关系到城市公共场所氛围与人们的生活质量,它能提供层次丰富的空间体验,其功能十分契合湿热地区的气候和文化。战后近半个世
本设计方案基于教工生活服务中心建筑设计的研究,以华中大集贸市场片区为个案研究对象,按照“以人为本”“绿色安全”的原则,运用现代服务社区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通过对传统集
现代建造体系已经基本取代我国传统乡村建造体系,工业化技术虽然优化了材料的物理性能,但也使得乡土建造体系濒临失传,民间优秀的建造工艺将不复存在,因此乡土材料的运用与民间传
多个地区区域发展规划的出台表明,新一轮国家战略的重点是规划引领新兴增长区域的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着力点。我国经济水平欠发达、城镇发育欠成熟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迅
2002年,我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居住问题日益突出,在解决老年人居住问题上我国必须尽快找出适合国情的解决办法。本文的研究正是在当前居家养老
为了解决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建设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主导的城市交通系统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轨道交通高架线以其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双重优势,可以大大降低
本研究之目的是为了检验并说明沙特阿拉伯吉达市利用被动和主动太阳能进行建筑设计的情况。本文探讨了“被动太阳能”设计立足未来以及为建筑物提供热能的解决方法;同时,本文还
城市规划展览馆作为城市当中大型的文化类公共建筑,它是公众了解并参与城市建设的信息平台,因此,它的空间已经不仅仅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参观行为,同时还要满足人们了解城市建设、
目前,国内外对损毁严重的文物古建筑以及建筑遗迹的保护与恢复探索已较为成熟,但多集中于国家级大型文物古迹或官式建筑的修复上,而对散布在广大农村中极具价值的民式大部残损文
人类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的空间组织问题在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提高区域的综合竞争力和满足技术创新等需求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青潍日是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