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解脲脲原体是人体泌尿生殖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解脲脲原体对该类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1)了解南京地区解脲脲原体对临床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状况并提出用药建议;(2)研究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研究方法:(1)用法国梅里埃支原体鉴定试剂盒进行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的初步分离和鉴定,并对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物进一步经过滤培养和特异性PCR试验进行确认。(2)采用微量肉汤培养法检测确认的309株解脲脲原体对临床常用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3)根据药敏结果分层,从309株解脲脲原体菌株中,选取耐药、敏感、中介的菌株,应用primer3在线设计程序,自行设计引物,PCR扩增不同耐药菌株的核糖体蛋白L4、L22、L16、L23,以及23S rRNA的II区和V区,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采用Blast比对法比较临床菌株序列与标准菌株序列的差异。(4)针对药敏试验中的敏感株进行体外的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的药物诱导,将其诱导成耐药株后,再进行相关耐药机制的研究。
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采集标本576份,分离培养解脲脲原体341株,能良好传代进行药敏试验的309株。(2)309株解脲脲原体对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6%和21.6%,MIC50为0.25mg/L和4mg/L,MIC90为1mg/L和8mg/L。(3)在耐药株X01核糖体蛋白L4上,出现第67位谷氨酰胺(Q)→赖氨酸(K)和71位甘氨酸(G)→丝氨酸(S)的改变,耐药株C360、Y187、Z08在核糖体蛋白L4的第25位氨基酸处分别发生了颉氨酸(V)→谷氨酸(E)、颉氨酸(V)→丙氨酸(A)和颉氨酸(V)→苯丙氨酸(F)的改变。(3)在耐药株Y187上,23S rRNA的2566处碱基T→C,2569处缺失碱基G,262l处碱基A→T。敏感株3736在2243处发生G→A的碱基突变。(4)敏感株Y292经阿奇霉素诱导耐药后,L22核糖体蛋白上有10个位点的碱基发生突变,导致9个氨基酸改变。
研究结论:(1)南京地区解脲脲原体对临床常用的两种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齐霉素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阿齐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2)核糖体蛋白L4、L22以及23S rRNA上相应区域碱基、氨基酸的改变,可能是导致解脲脲原体对大环内酯类药物出现耐药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