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风单侧自然通风中湍流特征的影响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ldl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大家对能源和环境意识的提高,自然通风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研究应用。在建筑设计中,通过仔细考虑和巧妙的设计,人们可以最大限度的利用自然通风。在过渡季节,不仅可以满足室内一定量的通风换气次数,保证室内空气品质,而且还可以充分带走室内热负荷,减少空调或机械通风的使用,有很高的节能潜力。尽管单侧开口房间的自然通风效率比双侧通风低,但是这种通风方式在现实生活中非常普遍。本文对国内外对单开口风压通风相关的理论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单开口风压自然通风的实验、同时采用模拟仿真软件对单开口风压通风在不同条件下的通风效果和新风有效进深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比模拟值和实验数据,讨论了目前单侧自然通风计算模型的准确性。通过本文的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建筑的通风效果与通风面积、风速大小、风向和风速波动情况均有着密切关系,通风面积的影响相对较大;对于动态风,在本实验设定的条件下,当周期较短时通风效果低于静态风,当周期高于某一临界值时通风效果高于静态风。研究中数值模拟和实验情况较符合,建立的模型是比较合理的,从而证明了数值模拟的有效性。随着风速的增大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差别变大,可能是由于实测的房间的体积较小而单侧通风的湍流引起的气流交换比重加大,而湍流本身的不确定性大,在不同不同位置的浓度值差别很大,所以使得实测值和模拟值的差距变大。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和实验条件的诸多限制,实验测试工况不够多;只对理论通风量公式进行了讨论,并没有提出可行的修正公式;由于时间和计算机能力的限制,单开口风压自然通风的研究仅仅停留在定性研究的阶段。
其他文献
“有机”二字早已深深融入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当前,人们提倡有机的生活方式,并将其贯穿于平时的吃、穿、住、行等各个方面。在旧城更新的实践中,“有机更新”理论也已被国内诸多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拓展,城市高层住宅建筑也随之取得重要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不断减少和城市居民的急剧增加都凸显出发展城市高层住宅的必要性。尤其是近20年,
天津德式风貌区位于天津市河西区海河西岸,作为天津租界地建筑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区域内历史风貌建筑保留较多、街道尺度宜人、环境僻静清幽,但存在建筑老化
建筑内人员随机用能行为的准确把握对于进行建筑能耗预测、节能诊断具有较大意义,其中建筑内人员随机用能行为模型的建立更是进行用能行为分析、能耗模拟、节能诊断的基础性
工业遗产是人类社会文明的结晶和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反映了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状况,还体现不同时代和地域的工业建筑艺术和文化特色。   西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城市的“客厅”,它不仅能反映出城市的发展特点,也能反映出城市所展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同时它也是建筑学、城市规划等学科的实践成果。但
城市是人类生活的集合体,早期的城市大都是由工业经济聚集所构成,近年来大城市面临经济结构改变与工业外移,让城市里留下许多荒废的工业遗产。而隐藏在城市内不同类型的工业遗产
浙江省安吉县围绕“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的建设要求,自2008年启动“中国美丽乡村”建设至今,187个行政村已经全部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全县呈现出了“一村一
历史街区承载了城市的生活记忆,社会应对其进行妥善保护。中国的历史街区保护,近年来正从以旅游、商业开发为主导的模式逐步向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模式过渡。以社区营造为主导的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