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关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主观幸福感。尤其是负性情绪,对个体具有重要的生存意义。对负性情绪调节不当,可能引发抑郁、焦虑、创伤性应激障碍、攻击、暴力等问题,有损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能提高个体主观幸福感、心理韧性及身心健康。在文献综述部分,对有意情绪调节和自动化情绪调节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回顾了情绪调节的过程模型,常用的几种情绪调节策略,以及自动化情绪调节的特殊方式——执行意图。并提出了毒品成瘾与情绪问题之间的密切关系,以及情绪调节在毒品成瘾个体情绪问题上的重要作用。总之,情绪调节对个体,尤其是对毒品成瘾个体而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前人研究表明,毒品成瘾个体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问题,如抑郁、焦虑。而情绪问题既是毒品成瘾所致的严重后果,也是促使个体冲动性吸毒或复吸的重要因素。相关研究表明,毒品成瘾个体对负性情绪的调节可能存在困难。但这仅是基于情绪调节困难问卷或神经机制的推论,少有研究探讨冰毒成瘾个体在负性情绪体验下,能否成功地使用情绪调节策略调节负性情绪,以及不同情绪调节策略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在研究1中,25名冰毒戒断期被试参与本实验(有效被试21名),采用Block设计,将情绪调节策略分为负性观看、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分心四种策略,中性观看作为负性情绪唤起的基线水平。实验中向被试呈现高强度负性情绪图片(血腥图片),要求被试根据不同的情绪调节方法对自己的情绪体验进行调节,并对主观情绪体验进行评分,同时记录EEG数据。结果发现,与中性观看相比,负性观看条件显著地诱发了被试的负性情绪体验,更大的P3波幅和晚期正成分(LPP)波幅。与认知重评相比,表达抑制和分心策略均能有效地降低冰毒成瘾者的负性情绪体验和LPP波幅,且分心策略在降低负性情绪体验上,比表达抑制更有效。然而,认知重评策略不仅不能有效地调节被试主观情绪体验及LPP波幅,同时引发了更早和更大的P2波幅,消耗了更多的早期注意资源。结果表明冰毒成瘾个体能够成功地使用表达抑制和分心策略来调节负性情绪,但不能成功地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尽管认知重评的使用会消耗较多的认知资源,但它也是一种有效且更具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由于前人研究表明,冰毒成瘾个体可能伴随着认知资源的不足或认知功能的受损,这将会影响到冰毒成瘾个体使用认知重评的效果。因此,为了探讨认知资源不足是否影响了认知重评的调节效果,在研究2中,通过基于执行意图的自动化情绪调节策略,降低使用情绪调节策略的认知消耗,来探讨认知重评的情绪调节效果是否能够恢复,以及自动化情绪调节下,不同情绪调节策略的调节效果有无差异。实验过程与研究1类似,但加入了目标意图条件,并将指导语修改为执行意图的模式。20名冰毒戒断期被试(19名有效被试)参与了该实验,同时记录了EEG数据。结果发现,不论是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或是分心策略,甚至目标意图,都显著地降低了负性情绪体验,且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分心策略比负性观看显著的降低了P3波幅。特别地,分心策略引发的LPP波幅比认知重评和目标意图更小,而其他几种策略之间差异不显著。研究2表明,基于执行意图的情绪调节策略,能够有效地降低负性情绪体验,减少认知资源的消耗,恢复认知重评在主观情绪体验上的调节效果,但不能恢复认知重评在生理反应上(LPP波幅)的调节效果。表达抑制和分心策略依然具有较好的调节效果。总之,对于冰毒成瘾个体而言,无论是有意情绪调节还是自动化情绪调节,分心策略都是调节效果最好的情绪调节方法,表达抑制次之。这可能与分心策略对情绪加工较浅,中国文化环境鼓励抑制策略的使用等因素有关。短期的自动化情绪调节训练,可以恢复认知重评在主观情绪体验上的调节效果,但不能恢复认知重评在生理反应上的调节效果,这可能与自动化情绪调节训练的时间较短,而冰毒成瘾对大脑影响时间较长有关。研究1和研究2表明,高负性情绪刺激能够有效地诱发冰毒成瘾个体中高强度的负性情绪体验;而冰毒成瘾个体的情绪调节困难可能是不平衡的,他们能够有效地使用有意的表达抑制和分心策略,而不能使用有意认知重评策略;而基于执行意图的自动化情绪调节,使冰毒成瘾个体能成功地使用三种情绪调节策略,但最佳的调节方式仍是分心策略。实验1和实验2提示,冰毒成瘾个体的情绪问题可能与不适应的情绪调节方式有关(表达抑制或分心),而使用执行意图的方式,可以加强对适应性情绪调节方式(认知重评)的训练,从而减少冰毒成瘾个体相关的情绪问题及其引发的冲动性吸毒或复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