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疏水表面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环境的破坏,性能难以长期保持。为了提高疏水织物的使用寿命,有必要制备自修复疏水表面。本文通过三种不同方法对真丝织物进行整理,获得具有自修复性能的疏水真丝织物。首先,采用甲基丙烯酸己酯(HMA)和甲基丙烯酸月桂酯(LMA)对真丝织物进行接枝整理,得到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疏水织物。探讨不同反应因素对疏水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接枝反应条件:单体浓度150~200%(owf)、KPS 3~4%(owm)、吐温60用量8-10%(owm)、FSO 2%(owm)、pH 4、反应温度80~oC、反应时间4h。得到的真丝织物经模拟破坏后,可以通过高温自修复10次以上,完成一次自修复时间仅为2min,且10次自修复后接触角仅下降1.9~2.1°。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分析证明单体已经接枝到真丝织物表面;能谱分析表明接枝真丝织物表面元素分布均匀;接枝真丝织物的疏水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明显提高,但粘附力、断裂强力和白度有所下降。其次,将合成的含氟聚倍半硅氧烷(F-POSS)整理到真丝织物表面,得到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疏水织物。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疏水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F-POSS浓度3g/L、聚丙烯酸酯浓度100g/L、预烘温度80℃、预烘时间5min、焙烘温度140℃、焙烘时间3min。获得的真丝织物经模拟破坏后,将其置于湿度环境下,可以具有超过10次的自修复,完成第一次自修复时间为1h,且10次自修复后接触角仅下降1.8°。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F-POSS分子整理到真丝织物的表面;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整理真丝织物表面粗糙、元素分布均匀;整理后真丝织物的疏水性能和热稳定性能提高,断裂强力基本不变,粘附力和白度略有下降。最后,利用全氟辛基三甲氧基硅烷(PFTMS)和全氟辛基三乙氧基硅烷(PFTES)对真丝织物进行化学气相沉积(CVD),得到具有自修复功能的疏水织物。探讨了反应条件对疏水性能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反应条件:单体浓度150~250μL、反应时间24h、反应温度60℃。制备的真丝织物经破坏后,将其置于湿度环境下,可以具有超过10次的自修复,完成第一次自修复时间为4h,且10次自修复后接触角仅下降2.4~2.6°。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谱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证明PFTMS和PFTES分子沉积到了真丝织物的表面,整理后真丝的疏水性和热稳定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