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芝诗歌中的女性形象及其所蕴涵的追求母题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n22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威廉·巴特勒·叶芝是19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20世纪诗坛的领军人物,爱尔兰阿贝剧院的创始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常年在诗歌领域进行创作和创新,在诸如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等多个领域取得的傲人的成就。其诗歌风格多变,由早期的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到后期的杂糅象征与玄学结合。因其曾从事神学及玄学的研究,并受印度宗教影响,诗歌到后期多以表现象征和对世界内涵本源的探讨。面具理论与螺旋理论成为叶芝有代表性的哲学成就。一直以来,叶芝都是爱尔兰诗歌与戏剧界的代表人物,尤其对推动20世纪爱尔兰文艺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内外众多的有关叶芝诗歌的研究中,对其诗歌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始终没有真正深入下去。长久以来人们对叶芝诗歌中女性形象的关注多集中在叶芝早年爱慕的女演员茉德·岗身上,多数人认为叶芝诗歌以歌颂该女士的美貌及表达对其求而不得的思念及伤感为主。这种观点在本文看来是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叶芝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以其丰富多彩和反映作者创作心理而变得尤为可圈可点。本文将从叶芝诗歌创作中众多女性形象出发对其进行细致分类,探讨他诗歌中所追求的母题,进而探讨作者叶芝相关创作心理与目标,以求推动对叶芝子诗歌创作的研究的深入展开。在进行女性形象的塑造中,叶芝反映出其本人潜意识中的追求一种母题的倾向。 叶芝早期诗歌中女性形象创作,正值男性地位受到女性平权运动的挑战,男性作家对完美女性的追求成为大多数作家创作的时尚,叶芝在创作中结合他与茉德·岗的情感经历,塑造出了多以美貌温婉为特征的女性形象,但这些形象几乎没有体现出现代女性的精神追求。晚期诗歌中塑造的的女性形象受到叶芝宗教信仰理解的影响的同时也受到爱尔兰民族主义的影响,崇尚神秘哲学和神学,崇尚血统与贵族思想,此时的女性形象多为艺术表现者(传承艺术追求与永恒的追求),或为感悟的智者,女性形象个体仍然不体现个体精神追求,但已开始明确表现诗人对世界的探索和理论的追求,世俗的追求转为精神和真理的追求了。而单就女性形象塑造的个体而言,女性形象从早期美好形象转向晚期表达更为含混,深刻和具有普遍性的内涵的形象。最终,女性形象已经由虚化含混人物指代具体美貌人物转向具体人物表达抽象意义,进而承载叶芝对艺术,人生,人性的认识了。
其他文献
学习风格的研究属于学习者个体差异的研究范畴,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外的研究者们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学习阶段的学习者进行了研究。我国对学习风格的研究起步较晚,目
本文试图探讨威廉·巴特勒·叶芝(1865—1939)早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色彩。叶芝是现代主义文坛上最有成就的诗人之一,在诗歌创作史上一直独领风骚,享有盛誉。在他文学创作的早
语用学是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而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将言语行为理论与具体语言材料相结合进行分析成为目前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热点,也是语言学研
该文以浙江北仑电厂600MW火电机组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锅炉单相受热面的特点,重点建立了锅炉单相受热面的链式结构的集总参数模型;针对蒸发区汽水两相流动的特点,建立了蒸发区
本文以教育制度的变化为基线,对民国初期女子教育进行了考察,通过对历史的追溯与反思,给当前我国女性教育一定的启示。论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民国初期女子教育发展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有资料显示,5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500/10万人口,60岁以上则明显增加,为1000/10万人口。帕金森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的一个巅峰,一个奇迹,也是英国乃至世界文学中最有争议,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提起英国文学,就不能不提到劳伦斯。二十世纪工业革命下西人面临精神
研究背景:周期性发生于经前的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及精神行为的症候群,称为“经前期综合征”。中医古籍无“经前期综合征”相对应之病名,根据临床表现,《中医妇
背景:慢性胃炎是一种发病率高、并发症多、易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上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四逆散本为经方,属柴胡类方,是疏
目的:了解山西省老年人的体质特征及规律,为山西省政府关爱、制定、实施老年人健康的相关政策,保持和提高老年人的体质健康水平,防治老年性疾病等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