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调节理论认为情绪调节对于个体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个体为实现情绪调节这一目标而做作出的努力与所采用的方法即为情绪调节策略。情绪调节的认知维度即为认知情绪调节。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问题而展开的。在文献研究和问卷搜集的基础之上,修订了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并通过信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了分析。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修订后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以及《中学生抑郁量表》对武汉五所中学的773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对中学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父母教养方式、认知情绪调节与抑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是:
1.以中国中学生为被试修订后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是七维结构,包括积极设想、转换思考、灾难化、责备他人、接受、自责、沉思。本文所修订的认知情绪调节问卷达到了测量学的基本要求,适合本研究的要求。
2.整体上讲,国内中学生对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使用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积极设想、转换思考、沉思、接受、自责、责备他人、灾难化。
3.中学生的积极设想、转换思考、灾难化以及自责这四种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积极设想和转换思考上,女生比男生使用得较多;在灾难化和自责上,男生比女生使用得更多。
4.中学生的自责这一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自责这一策略的使用频次上,使用得最多的是高二年级,使用得最少的是初一年级。
5.中介效应的检验则表明,认知情绪调节在父母教养方式对抑郁的影响间存在着显著的部分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