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宝级文物作为一个国家的象征,记载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珍贵的文化传承价值。央视节目《国家宝藏》将目光投向文博领域,致力于让国宝“活起来”,主旨定位于以国宝故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写华夏历史和传递民族精神。节目创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运用纪录片、舞台剧等元素巧妙设计环节,广受观众和业界学界好评,开拓了国内文化类、文博类综艺节目的新格局。中国古典美学体系蕴含着中国源远流长的艺术精神,历经千年锤炼与积淀,与当下文化类电视节目有着本土化的契合优势,通过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范畴与命题剖析《国家宝藏》的意蕴与表现手法,研究中国古典美学视域下节目丰富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诗性写意的艺术意象,能够发掘中华美学宝库的当代意义。开篇明义,在第一章绪论中笔者阐述了选题的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重点在于界定中国古典美学研究法对影视艺术和电视节目的运用。主体部分,第二章概述了《国家宝藏》的时代背景和创作特色;第三章以器道观为角度,通过“无形”之道与“有形”之器探讨电视节目如何通过主题“以器弘道”,彰显文化意蕴;第四章以文质说结合电视节目模式的结构,从节目的情感内驱、人物功能和表现形式来分析电视节目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论证节目中“文”与“质”相统一的重要性;第五章从“象”、“意”、“言”范畴衍生的意象论、意境说相关命题,阐释节目的视听特色,如何通过光线、色彩、音乐等语言实现荧屏场景从“立象尽意”到“境生象外”的表达策略;第六章以《国家宝藏》的热播现象为启示,对文博类节目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本文试图以中国古典美学体系的范畴与命题剖析中国文化类电视节目,在传统艺术观念与技法中去“化”电视这一媒介工具,建立一个系统化的理论框架观照电视节目主题、模式和场景的意蕴,揭示中国古典美学体系在当下电视节目创作规律中理论再生的自觉性,并对《国家宝藏》的创作进行思考,以期为新时代语境下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作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