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价值观,寻求最广泛的社会认同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目标,也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党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形式。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以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构建和谐社会实践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本研究立足社会转型时期的宏观视野,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初步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关系;结合调查数据,系统分析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基本现状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影响;并结合分析结论,探讨了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方法、路径创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以创设情意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以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互动机制、自律转化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的现实路径。本研究认为: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主导价值原则、价值选择标准和行为道德规范的认知、接受和践行,既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三个阶段,又体现从利益认同到政治认同到文化认同的逻辑关系。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具有内在一致性,寻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使命,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重要手段。第三,运用社会科学统计方法,不仅能够较好地揭示当前我国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认同现状,而且能够为进一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影响提供实证基础。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对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都具有重要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第五,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认同的有效途径,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推进教育内容、方法和路径创新,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要创设情意化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要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利益互动机制、自律转化机制、制度保障机制,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行为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