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认知语言学框架下,Langacker将传统语法范畴下的词性划分为关系(relationship)和实体(entity)两大类别中。其中关系范畴包含过程性关系和非过程性关系两类。基于该核心理念,本文以动词为中心主要研究词类转化和繁衍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及理据,试图解释表象的词性间转化背后的认知理据。本文从动词入手,随机选取500个动词,通过查询《牛津英语词典》统计动词繁衍其它词类的个数,同时总结动词和其繁衍的其它词类的先后顺序和其中可能的演化动因。完成语料部分的收集和统计后,本文将从类典型理论和认知理据性视角反观词类转化现象,解释其中的认知规律。本文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下:(1)在所涉及的动词词类转化类型中,最典型的转化类型是什么?(2)动词转化过程中是否存在动量差异?(3)名动转化过程如何体现理据性因素?转化中存在哪些促动条件和因素?本文研究发现:64.4%以上的转化以动名为核心,动名转化的实质是过程和关系的转化;一个动词繁衍其他词类数量越多,其动词本身典型性越差;动词典型性越高,其理据性越多。研究结果表明表象的词性转化实则是过程和关系之间的转换,一个词的词性也有典型和非典型之分,要在使用中看哪种词性特征更为凸显。本文基于以上研究问题验证了认知语言学的核心理念,即语言的形式组成部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均为自然的连续统,语言存在的过程和关系是适用于解释各类传统词类的统一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依托动词词类转换重新审视了形式语法的分类,不但发现了其看似整齐划一标准背后的不足,同时也为进一步验证语义演变以及语法化过程提供了可供参照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