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平湖油气田H2油藏处于特高含水开发后期、储层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认识不清的现状。综合岩心、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分析油藏储层分布特征、控制因素及其对剩余油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影响,对油田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预测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论文从油藏实际情况出发,从岩心及测井资料分析入手,确定了油藏地层划分对比的标志层,根据标志层不同的岩性及测井响应特征,将标志层划分为两种类型,以此划分了水平井的地质分层,建立了H2油藏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为指导,在对比过程中同时考虑等时切片、河道下切与砂体叠置、侧向相变等因素,建立了精细等时地层格架,并在格架内对研究区小层及单层进行了地层对比。然后通过分析区域沉积背景、岩心岩石类型及地震属性与储层的关系,从储层构型、储层综合评价、储层非均质综合指数、储层分形技术、储层韵律性及隔夹层等几个方面描述了油藏储层的非均质性,深入地揭示了油藏的开发矛盾现象,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最后结合生产动态及相关的测试资料,应用储层非均质的研究结果建立地质模型,分析了剩余油形成与分布的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储层微构造、储层发育程度、储层非均质性既是油气富集程度和油井产能高低控制因素,又是导致油藏水淹水窜、油水分布复杂的主要原因。同时储层构型及隔夹层的发育程度及形态是剩余油的形成与分布的主要地质控制因素。应用流线模拟技术能快速、直观了解水体的推进方向和路径,了解驱替前缘的饱和度变化,为确定剩余油的分布范围提供方向。用J函数建立饱和度场,可以提高油藏饱和度模型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