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是突破农业发展要素约束和市场约束的关键,是实现“以资源为基础的农业”向“以科技为基础的农业”转变的核心。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土地要素的流失将日益加重,无论是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还是从提高粮食质量安全水平的角度,都急需完善现存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鉴于农户在农业技术产业链条中具有最终的采纳权,提高农户的技术服务满意度显然是完善农技服务体系的核心目标之一。由此,以农户为生产主体,深入研究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有效性问题,对于完善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提高农产品生产率,增加农民收入,全面促进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依据农业经济学、现代经济学“需求决定供给”、“效用价值学说”理论,综合运用问卷与实地调查、定量实证分析、综合对比分析研究法;首先,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与综述,并设计了理论框架及其研究假说;其次,全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技服务有效性现状――依据供给-传播-需求的逻辑顺序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再次,根据农户生产主体设计调研问卷的统计结果,选择相关变量,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影响提高农户生产主体农技服务有效性的各种因素;最后,在归纳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全面促进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技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主要研究结论与创新之处:一是通过研究,农户是现代农业体系建设中农业技术的采纳主体、农业的生产主体和市场的参与主体,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一个独立的农业生产单位,对农业生产技术选用具有自主决策权。二是基于农业技术的研发、推广和采纳目标众多,既有提高农业产量,保障粮食安全的目标;也有减少化肥、农药等生产要素使用量,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目标;还有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劳动强度的目标等因素。总体而言,应依据农户对所接受的农技服务是否满意作为判断农技服务有效性的最终和唯一准则。三是利用Logistic模型实证分析了技术供给主体、供给方式、信息传播渠道等因素对农技服务有效性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幅度。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了全面促进现代农业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完善农技服务体系的对策措施。即鼓励非政府机构提供农技服务,提高农技服务针对性,采用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递农技信息和增加土地经营规模、建立农户服务组织,实现农业技术服务“高水平有效”的对策建议具有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