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年来精神障碍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各地关于其流行特征的报道也在不断增加,然而对于河南人群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使用汉化版的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2-item 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2)以及两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2-item 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2)来调查河南省农村人群中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流行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深入分析几种常见慢性病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从而为抑郁和焦虑障碍的防控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方法研究人群来自河南农村队列(Henan Rural Cohort Study),在进行严格的排除和纳入标准后,最终有29993名研究对象被纳入分析。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体格测量以及实验室检测获取受试者的人口统计学、生活行为方式、慢性疾病史等信息。分别使用α信度系数法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来评价汉化版GAD-2量表的信度、效度。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来探究抑郁和焦虑症状各自的潜在影响因素,并评估这些影响因素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对应的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图分析人体测量指标(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等)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1.汉化版GAD-2量表的信效度检验:该量表克朗巴哈系数(Cronbach’s alpha)为0.806,最佳截断值为3,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5、0.980,此时约登指数(Youden index,灵敏度+特异度-1)达到最大为0.845。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 0.954(95%CI:0.936-0.968)。2.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率分布:抑郁、焦虑症状阳性者分别为1793、1659人,对应的发生率为 5.97%(5.71%-6.25%)、4.94%(4.71%-5.18%)。以 2010 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标化法后计算得抑郁、焦虑症状的年龄标化发生率分别为 5.41%(5.17%-5.66%)、4.94%(4.71%-5.18%)。其中,男性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77%(4.40%-5.16%),标化率为5.03%(4.64%-5.45%),焦虑症状发生率为3.93%(3.59%-4.29%),标化率为3.93%(3.59%-4.28%);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为 6.81%(6.44%-7.19%),标化率为 5.69%(5.38%-6.01%),焦虑症状发生率为 6.63%(6.27%-7.01%),标化率为 5.60%(5.30%-5.92%)。3.抑郁、焦虑症状的影响因素:对于抑郁症状,女性、未婚/丧偶/离婚/分居、低体重以及冠心病与较高的发生率有关,而初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超重和肥胖则与较低的发生率有关。对于焦虑症状,女性、年龄30-59岁、未婚/丧偶/离婚/分居、高体力活动水平以及冠心病与较高的发生率有关,初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500元以上、超重、肥胖以及高血压则与较低的发生率有关。4.几种常见慢性病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剂量-反应关系: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且BMI与焦虑症状呈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收缩压、舒张压与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呈负相关,且表现为显著的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论1.汉化版的两条目广泛性焦虑量表(GAD-2)在河南农村人群中有着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诊断性能可靠。2.河南农村人群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相对我国其他地区较低,其中女性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3.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饮酒状态、体力活动、BMI、高血压、冠心病等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有关,应当根据这些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4.几种常见慢性病(冠心病、肥胖以及高血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发生风险呈现多样化结果,应在今后的研究中进行深层次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