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市公司的年报附注中,对会计政策的揭示与说明是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然而,许多会计专业以外的人对“会计政策”一词常常感到难以理解,一位其他专业的同学就曾经问我:难道会计也有“政策”?面对这位同学的发问,才疏学浅的我竟不知如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虽然对于会计专业的人们来说,会计政策并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然而,究竟什么是会计政策?其范围有多大?是谁在选择会计政策?为什么要选择会计政策?选择时遵循怎样的标准?这些问题却很难说得清楚。为了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决定把会计政策选择的研究作为我的硕士论文题目。 对于我国的企业和上市公司来说,对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体制也是高度集中的,会计规范体系由政府制订,实行的是分行业、分所有制的统一的会计制度,并且从会计科目的设置到每个科目的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都由财政部和中央主管部门规定。因此企业不仅没有选择会计政策的必要,也没有选择的可能。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企业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不仅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可能,而且作为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自身也产生了选择会计政策的强烈动力。尤其是新《会计法》的出台,为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我们有理由预见,会计政策选择将越来越多地受到中国企业和上市公司的重视。 本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会计政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部分主要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动机(目标)和会计方法的评价标准进行分析。这一部分从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两个角度同时进行归纳和分析。其中,契约理论和代理理论是实证会计理论解释会计政策选择的主要理论基础;而任何会计政策选择都是特定会计环境下的选择。本文将会计政策选择的立场定位于管理当局,即企业管理当局左右备选会计方法的选择;在这一前提下,认为会计政策选择的基本动机在于管理当局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讨论会计方法的评价标准时,由于作者所掌握的资料和阅历上的局限,仅能从规范研究的角度对其进行总结,并把“有用”和“可行”作为评价会计方法的两个基本标准。第三部分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内容与过程作了一般性地概括,并以存货计价方法和固定资产折旧为例,重点分析了会计准则约束条件下的企业会计政策选择行为。考虑到世界上主要国家均已出台了有关会计变更的会计准则,因此本部分对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也进行了讨论。第四部分以请华同方与鲁颖电子合并的实际案例为例,探讨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由于我国有关企业合并的会计准则尚未出台,因此对这一内容单独进行了讨论,并分别给出了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思路下的结论,使之与第二部分的有关论述保持逻辑上的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