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认识和体验世界的思维方式。而政治隐喻作为一种语用手段广泛应用于政治演讲中,能够作用于劝说和引导人们思维方式,从而实现政治家的政治意图。因此,对政治隐喻的隐喻含意的语用推理能够帮助听话者从中推断出说话者的政治意图。目前,对于政治隐喻的解读主要依赖于认知语言学而进行的,而在认知语用学领域中,却鲜少有直接以政治隐喻的语用推理为对象的研究。再者,关于隐喻的语用推理,认知语用学主要是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隐喻含意出发而进行的。关于含意,Grice提出的会话含意理论(theory of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中其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是会话含意理论的核心,并且Grice认为说话者可以通过遵守或违反合作原则来表达其意图,让听话者推导其所表达的会话含意。Grice在随后理论的发展中区分了所言之事(what is said)和意指之事(what is implicated)。为避免出现“格莱斯循环”,关联理论区分了明说(explicature)和暗含(implicature)。然而,基于关联理论,为得到明说而对语言表达式的语用充实其实也涉及到推理,因此对于隐喻的语用推理也可能将再次陷入循环论证之中。徐盛桓认为之所以出现“格莱斯循环”在于严格的区分了所言之事(what is said)和意指之事(what is implicated)。因此,基于Levinson所提出的常规关系(stereotypical relation)概念,徐盛桓提出了常规关系推理理论以避免在推理过程中出现循环论证的风险。鉴于此,本研究将基于概念隐喻理论(CMT)以及常规关系推理理论(SRT)模型,构建政治隐喻推理模型,并着重分析唐纳德·特朗普政治隐喻的语用推理过程,试图回答以下问题:(1)特朗普政治演讲中运用了哪些政治隐喻?(2)在唐纳德·特朗普政治演讲中的政治隐喻的语用推理过程是如何进行的?(3)在唐纳德·特朗普所使用的政治隐喻中,听者从其常规关系中得出的一般含意是什么?以及在不同的语境下,相应的特殊含意又是什么?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从特朗普执政之初到2018年3月以来的政治演讲中,在政治隐喻中占有重要比例的始源域有:人,冲突,容器,建筑,旅途,竞争,宗教,家庭,以及光与火。根据所处的交际语境不同,以及所面对的问题不同,推导出的隐喻含意不同。第二,基于相邻或相似关系所建立的始源域和目标域,通过各自所内含的常规关系的映射关系,能够构成复合常规关系来对政治隐喻语句表达式进行补充说明,以补足其不完备的表达从而达到一个隐含的相对完备的隐性表达。第三,根据当下的语境不同,听者能够在所推导出的相对完备的隐喻表达中推导出说话者在政治演讲中政治隐喻的特殊含意。隐喻的语用推理一直是认知语用学的中心内容,而对于政治隐喻的语用推理的研究却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结合概念隐喻理论以及常规关系推理理论,从隐喻表达式中所内含的常规关系以及之间的映射所构成的复合常规关系的基础上,根据所处的政治语境,对政治隐喻作为一种语用策略如何推导其隐喻含意,从而为实现听话者从中获取说话者的政治意图提供了认知推理过程。本研究为政治隐喻的语用推理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听话者如何推导其说话者的隐喻含意提供了理论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