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我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并发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流行状况,并且分析其流行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帮助。方法:本研究收集了就诊于我院2014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2年期间全部2型糖尿病患者共5890例,剔除重复住院、缺乏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肾功及其他病因引起肾脏损害的患者后纳入研究共4764例,回顾性的分析2年期间糖尿病肾脏疾病的患病情况。根据患者血清肌酐、eGFR、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双肾体积大小、皮质厚度等分为糖尿病非糖尿病肾脏疾病组(DM)、早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早期DKD)、临床糖尿病肾脏疾病组(临床DKD)、终末期糖尿病肾脏疾病组(终末期DKD)4组。分别统计4组的患病率,分析其在年龄、性别、家族史、糖尿病病程、合并高血压、脂代谢异常、肥胖、高尿酸血症等方面的流行特点。通过logistic二元回归筛查糖尿病肾脏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1.我院DKD在T2DM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0.5%,其中参照Mogensen分期分组早期DKD所占比例最高(26%),其次为临床DKD(19.6%),终末期DKD最少(4.9%)。参照K/DOQI CKD分期,CKD1期所占比例最高(19.1%);2.DKD在性别(χ2(df=1)为1.159,P>0.05)、体质量(χ2(df=2)为0.261,P>0.05)分布并无明显特点,但随着年龄(χ2(df=4)为23.724,P<0.05)的增长DKD发生机会越大,主要集中在71岁(57.8%)以上的患者,并且年龄越大越容易进展至终末期DKD。不同民族DKD分布不同(χ2(df=9)为19.562,P<0.05),其中藏族人群(56.8%)DKD分布最多,但是回族人群更容易发生终末期DKD(8.7%)。糖尿病病程的增加(χ2(df=1)为11.401,P<0.05)及存在DKD家族史(χ2(df=1)为8.376,P<0.05)、血糖控制差(χ2(df=6)为15.314,P<0.05)的患者DKD发生的机会明显升高,并且病程>10年(8.2%)、有DKD家族史(8%)、糖化血红蛋白蛋白>8%(5.6%)的患者更容易进展至终末期DKD;3.合并高血压(χ2(df=1)为0.544,P>0.05)、高尿酸血症(χ2(df=1)为0.034,P>0.05)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DKD的分布并无显著性的差异。而合并脂代谢异常(χ2(df=1)为4.851,P<0.05)、颈动脉斑块形成(χ2(df=3)为9.470,P<0.05)、甲状腺功能减退(χ2(df=1)为12.771,P<0.05)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不合并以上疾病的患者相比DKD患病率明显增高并且存在显著性的差异。4.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发现年龄(OR=1.009,95%CI(1.003,1.014))、糖尿病病程(OR=1.183,95%CI(1.045,1.338))、DKD家族史(OR=0.796,95%CI(0.642,0.986))、脂代谢异常(OR=1.155,95%CI(1.023,1.305))、合并甲减(OR=1.219,95%CI(1.070,1.387))是DK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结论:1)我院DKD在T2DM人群中的患病率为50.5%,早期DKD所占比例最高为26%。2)DKD在性别、体质量、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高尿酸血症分布并无明显特点;在年龄、民族、糖尿病病程、DKD家族史、血糖控制以及2型糖尿病合并脂代谢异常及颈动脉斑块形成、甲状腺功能异常方面分布有一定特点。3)年龄、糖尿病病程、DKD家族史、合并脂代谢异常、甲减是DK D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