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递增,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和健康。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是延长肺癌患者生存期,以及降低死亡率的关键。目前西医常规诊断方法已经能够对早期肺癌做出明确诊断,西医学用于诊断肺癌的方法主要包括:纤维支气管镜检查、X线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断层扫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血清肿瘤标志物测定、痰脱落细胞检查、经肺穿刺活检等。用早期肺癌的西医学诊断方法要想确诊肺癌,过程相对复杂,且其中的某些检查还会对身体造成创伤,并且需要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作为保障,费用相对昂贵。而中医学讲究整体观念,通过司外揣内的诊断方式,能够在疾病早期及时发现病变并给予及时的治疗,对于早期肺癌的诊断及治疗意义重大。因此,观察并总结归纳肺癌的中医学特异性诊断方法有可能对早期肺癌的筛查和诊断做出贡献。目前,关于早期肺癌中医特异性诊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穴位诊断、耳诊、舌诊、甲诊、手诊、面诊等几个方面。本课题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后挑选了可能与早期肺癌诊断相关的中医诊察体征共18个,作为入组观察指征,通过观察120例早期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60例非肺癌肺部疾病患者及60例健康人体表穴位、耳穴、舌象、手诊、面诊等阳性反应,归纳出它们在早期肺癌中出现的比例,初步探讨了早期原发性肺癌中医特异性诊断的判别要点,并分析了一些体征指标与早期肺癌诊断的相关性,为今后早期肺癌中医特异性诊断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对象:观察2011年6月至10月宣武医院胸外科1区住院治疗的早期原发性肺癌患者(均为ⅡB期之前的患者,未行手术及放化疗),共120例;观察2011年11月至12月广安门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非肺癌肺部疾病患者,共60例,以及健康人群60例。每位患者均诊察记录其体表穴位、耳穴、舌象、手诊、面诊等阳性反应(包括压痛、结节等变化)。研究方法:1.通过对文献中所列举的早期肺癌诊察方法进行整理,结合导师多年临床经验,将入组的病例分为早期肺癌组、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和健康组并进行临床观察。2.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分别纳入早期肺癌组、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和健康组。3.整理出文献研究中所列举的与早期肺癌诊断相关的症状体征,挑选出现频率较高的项目指标,再经筛选后,挑出18项症状体征列为临床观察项目,分别为:肺(左耳)结节、肺(左耳)压痛、肺(右耳)结节、肺(右耳)压痛、肺俞(左)结节、肺俞(左)压痛、肺俞(右)结节、肺俞(右)压痛、新大郄穴(左)压痛、新大郄穴(右)压痛、Ⅰ线竖纹(左手)、Ⅰ线竖纹(右手)、颧部红斑(左)、颧部红斑(右)、舌淡红、苔薄白、舌下络脉明亮、背部白斑。4.观察样本的基本情况:观察三组研究对象的基本临床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KPS评分、吸烟史、恶性肿瘤家族史等。5.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上述观察体征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各项体征指标与早期肺癌是否具有相关性,分析出各项指标对早期肺癌的诊断意义。研究结果:1.在性别和恶性肿瘤家族史两项中早期肺癌组、非肺癌肺部疾病组与健康组间的数据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而肿瘤原发部位、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三项为早期肺癌组特有,无对比意义,仅列出数据以供参考。年龄方面,早期肺癌组年龄较大,健康组年龄较小。KPS评分中,早期肺癌组KPS评分最低,健康组KPS评分最高。吸烟史方面,早期肺癌组与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吸烟率高,吸烟史较长,而健康组吸烟率较低,吸烟史较短。2.经分析统计数据后,可以归纳出早期肺癌组与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和健康组间的差异性临床指征,从而量化早期肺癌的中医特异性诊断指标。早期肺癌组与健康组间的主要差异性指征有:新大郄穴(左)压痛、肺俞(左)压痛、新大郄穴(右)压痛,次要指征有:肺(右耳)结节、肺(左耳)压痛。早期肺癌组与非肺癌肺部疾病组间的相关的主要差异性指征有:新大郄穴(左)压痛、苔薄白,次要指征有:舌淡红。非肺癌肺部疾病组与健康组间的相关的主要差异性指征有:肺俞(左)压痛、肺俞(右)压痛,次要指征有有:舌下络脉明亮、肺(右耳)结节、苔薄白。结论:本研究中早期肺癌组在性别和恶性肿瘤家族史方面与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和健康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在年龄、KPS评分与吸烟史方面与非肺癌肺部疾病组和健康组相比,早期肺癌组年龄较大,吸烟者率较高,烟龄也较长。与早期肺癌相关的主要体征指标有:新大郄穴(左)压痛、肺俞(左)压痛、新大郄穴(右)压痛,次要指标有:肺(右耳)结节、肺(左耳)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