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我国开始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后,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越发频繁以及市场化,证券化使得不良资产成为广大投资者获利的投资对象。由于不良资产的特殊性质,虽然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属于损失类资产,但其价值并不为零,仍然有回收的可能,也就存在着内在价值,该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中,交易价格以该内在价值为依据,因此,为了更有效进行处置,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价值重估显得尤为重要。
不良资产内在价值依托于其债务人还款部分或商业银行转让处置相关权利收回的资金部分,因此,回收率乘以账面价值能本质反映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本文着重于依据回收率指标来评估不良资产价值,根据预测回收率得到一个价值参考值。在进行不良资产回收率研究时,本文在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根据信贷合同有限的信息,利用实证分析得到影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主要因素:贷款规模、贷款时间以及贷款方式。并在其显著性基础上根据RW值贡献度,赋予各因素对预测回收率的影响权重,在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历史平均回收率的基础上,得到预测回收率模型。并将单笔不良资产预测回收率模型推及至资产池的预测回收率模型,通过对历史平均数据的调整以及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到最终资产池的预测回收率,进一步改善了因素分析法中的主观部分的不利影响。对于不良资产数量巨大的商业银行,在不增加其他调查成本整理成本的前提下,根据有限的信贷信息对不良资产进行初步价值重估,本文所提供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当历史数据来源于同一主体且规模庞大时,该模型的预测能力更精确更相关。
本文模型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初步评估的参考,由于商业银行通过让渡处置债权方式整体转让不良资产池时,能不通过清偿诉讼等手段,一次性获得资金收入,很大程度上隔离了不良资产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该处置方式下,商业银行会在回收率的基础上让渡一部分资金比例给资产池买方,以补偿其未来的催收管理成本以及风险,因此,实际出售资产池回收率会低于预测回收率。
本文在介绍相关研究背景方法后,将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历史动态途径及现状,在相关价值重估的方法基础上,对本文模型进行实证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
不良资产内在价值依托于其债务人还款部分或商业银行转让处置相关权利收回的资金部分,因此,回收率乘以账面价值能本质反映不良资产的内在价值。本文着重于依据回收率指标来评估不良资产价值,根据预测回收率得到一个价值参考值。在进行不良资产回收率研究时,本文在因素分析法的基础上,根据信贷合同有限的信息,利用实证分析得到影响不良资产回收率的主要因素:贷款规模、贷款时间以及贷款方式。并在其显著性基础上根据RW值贡献度,赋予各因素对预测回收率的影响权重,在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历史平均回收率的基础上,得到预测回收率模型。并将单笔不良资产预测回收率模型推及至资产池的预测回收率模型,通过对历史平均数据的调整以及各决定性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到最终资产池的预测回收率,进一步改善了因素分析法中的主观部分的不利影响。对于不良资产数量巨大的商业银行,在不增加其他调查成本整理成本的前提下,根据有限的信贷信息对不良资产进行初步价值重估,本文所提供的方法简单易操作。并且,当历史数据来源于同一主体且规模庞大时,该模型的预测能力更精确更相关。
本文模型仅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初步评估的参考,由于商业银行通过让渡处置债权方式整体转让不良资产池时,能不通过清偿诉讼等手段,一次性获得资金收入,很大程度上隔离了不良资产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该处置方式下,商业银行会在回收率的基础上让渡一部分资金比例给资产池买方,以补偿其未来的催收管理成本以及风险,因此,实际出售资产池回收率会低于预测回收率。
本文在介绍相关研究背景方法后,将以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历史动态途径及现状,在相关价值重估的方法基础上,对本文模型进行实证并得出结论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