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教育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日益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当前教育实践中我国中职学生表现出来的各种心理问题,又直接说明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因此,测量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进行正确归因,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策略,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河南省J职校学生进行抽样测查,以SCL-90症状自评量表作为测查工具,在线收集3057份有效数据,旨在整体了解J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成因,从而探究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笔者对样本数据做以下9个维度的统计:心理问题的检出率;与常模的比较、性别差异性检验、单一性别班和均衡性别班的差异检验、升学班与就业班的差异检验、对口班和普高班的差异检验、专业差异性检验、年级差异性检验、十大症状分析。调查发现,J职校38.86%的中职学生存在心理困扰,11.68%的中职学生存在中重程度的心理问题,但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优于普高学生;SCL-90因子分偏高的项目有:敌对、恐怖、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女生比男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稍差,主要体现在焦虑和恐怖两个因子上;升学班学生心理水平低于就业班;对口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普高班;艺术专业学生存在中重程度心理问题的比例最高,其次是汽修专业和建筑专业;年级差异性检验表明,一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偏低,其次是二年级和三年级学生;最后列出心理问题的十大常见症状。基于上述测量结果,结合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案例的分析,本文从四个方面讨论了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和个体因素。整体而言,J职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亟待改善。为此,本文提出了七方面的建议:第一,政府和校方应提高对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第二,学校必须尽快建立专业化的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第三,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学科教学和课外活动,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第四,应该着力改进对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通过全员建档、普遍筛查、预防为主和提前介入等方法提高 预的精准性与有效性;第五,家校结合,形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来发挥学校与家庭的协同效应;第六,净化社会环境,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七,发挥中职学生的主动性,主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加上同伴互助,提高自身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