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民群体在我国的社会地位举足轻重。在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三农”问题妥善解决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长远来看,坚持统筹发展,以人为本的政策导向,才能更好地实现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是攻克“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保证农村社会安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历经几十载,成就斐然,尽管如此,当前的农村老年人口赡养主要还是依赖家庭。经济飞速增长的同时,工业化程度和城镇化步伐持续推进,更多的农村青壮劳动力涌进城市,寻找工作并安身立户,而空巢老人日渐增多,农村老龄化问题愈发凸显。传统理念中养老保障靠家庭的养老模式趋于弱化,促使养老保险问题在农村社会中更加严重,与我国现阶段国情实际无法相符。为了适应国情,国务院在2013年出台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政策。尽管与老政策相比,新实施的制度在社保的筹资结构上、账户结构上有了很大改观,但依旧暴露不少问题,很多方面亟待完善。因此,我国构建并完善农村人口养老保险的法律体系已经不只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养老模式,同时也标志着传统农业社会向新时期当代社会的转型。此举针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愈加凸显的老龄化危机转折以及农村新形势下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意义深远。本研究由四章节组成,第一章围绕着我国农村社会历史上养老保险的法律制度而展开,回顾了从建国时期直至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变与发展;第二章结合我国目前人口老龄化严重、土地功能弱化、经济发展快发展水平不一等基本情况,认为当前国家着力构建与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制十分必要,并分析其可行性。第三章针对我国现阶段执行的农村社会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其在立法层次、制度维度、保障方面以及财政机制上的问题与不足。第四章则是基于如上研究,提出如何完善我国农村人口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及措施。综上研究所述,期望本文研究能够辅助决策者实施构建并完善我国当前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