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通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部分检验、检查指标及不良事件的观察分析,评判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03月在皖南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缬沙坦)和实验组102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收集每位患者的性别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后的部分检验、检查指标及不良事件的观察分析,评判药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提供有力证据。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03月在皖南医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152例,根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对照组50例(缬沙坦)和实验组102例(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收集每位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病因以及目前使用药物情况,并完善患者治疗前的尿素氮(BUN)、肌酐(CREA)、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 BNP)、超敏肌钙蛋白I定量(TNIU)、心脏彩超数据(肺动脉压力(SP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V)、室间隔厚度(IVST))、6分钟步行实验(6MWT)以及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评分(MLHFQ评分),在接受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缬沙坦或ARNI后随访患者治疗后的第3、6月的上述检验及检查指标,并收集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药物不良反应、靶器官损害、低血压、心律失常、高血钾、心力衰竭再住院及死亡情况)。结果:1.通过对对照组和实验组治疗前的资料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入组基本资料之间相似,无统计学差异;2.通过对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比较,发现对照组患者在NT-pro BNP、LVEF、LVEDV、6MWT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对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在BUN、CREA、NT-pro BNP、TNIU、SPAP、LVEF、IVST、LVEDV、6MWT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通过对实验组治疗后3个月和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比较,发现两组间在6MWT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通过对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和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比较,发现两组间在BUN、CREA、NT-pro BNP、TNIU、LVEF、IVST、LVEDV、6MWT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对实验组服药前与对照组服药后6个月的BUN、CREA、NT-pro BNP、TNIU、SPAP、LVEF、IVST、LVEDV、6MWT和MLHFQ评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IVST、LVEDV、6MWT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实验组服药后6个月与对照组服药前的BUN、CREA、NT-pro BNP、TNIU、SPAP、LVEF、IVST、LVEDV、6MWT和MLHFQ评分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在BUN、CREA、NT-pro BNP、TNIU、SPAP、LVEF、IVST、LVEDV和MLHFQ评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通过对实验组治疗后6个月和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内患者发生的不良事件收集对比,结果显示ARNI的安全性与缬沙坦无差异(P>0.05),且服用ARNI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再住院率较缬沙坦减少(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钠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可以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长期服用可以逆转心室重构、改善肾功能从而减少患者的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效果优于缬沙坦且安全性可靠,便于临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6月之间就诊于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合作的医联体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原位病变,并在冠脉原位狭窄病变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常规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测量分析软件(QCA)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和造影随访的患者冠脉最小管腔直径(MLD)。对患者进行临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除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外,慢阻肺本身也可以有一些肺外表现,包括骨质疏松、焦虑症状、抑郁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8月弋矶山医院呼吸科和急诊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B2受体及自噬在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冠脉造影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5ml外周血样品,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与FITC标记的CD34抗体+兔抗人B2R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P53蛋白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LC3B孵育1小时,与PE标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PCSK6和Corin基因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5月10日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两个社区(官林和徐舍)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4128人,其中2012例高血压病例和2116例正常血压对照,另增加94例正常老年对照;同时并对2116名正常血压对照进行随访,获得其高血压发生结局。选择PCSK6基因的4个位点(rs1030、rs1
目的: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全因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来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 RNA)可通过调节亲本基因表达与充当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海绵等参与了内皮细胞损伤、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测序筛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氯吡格雷基因分型及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IPA),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为临床医生利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心肌运动同步性、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Genisini评分(GS评分)的关系,为患者是否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及相关治疗提供准确、客观的超声学依据。方法: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可疑CHD患者,获取其相关临床资料,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定相关数值,包括心肌16节段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降低植入ICD/CRT-D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植入ICD/CRT-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长期且规律的随访,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植入ICD/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障碍。年龄是房颤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房颤负荷增加有关,在65岁后呈急剧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并有数据显示导管消融对于老年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与年轻人相比同样是有利的。阵发性房颤
目的:探讨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对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trial fibrillation,per AF)导管消融成功率的影响并探讨左心室重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单独及联合其他超声参数在预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远期复发中的价值。方法:本研究将2019年01月-2020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