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讨企业的投资问题时,MM理论假设市场无摩擦情况下企业内外部融资成本相同。然而由于现实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以及代理成本的存在,企业外部融资成本往往大于内部融资成本。此时过高的融资成本将会使得企业放弃一些优质项目,从而造成公司利益损失,即企业面临一定的融资约束。对此,学者们从分析师关注、宏观政策、股东性质等因素来探索如何能够缓解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和企业代理成本问题以减轻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并获得了较多成果。然而当前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投资我国企业。同时,民营上市公司不断出现债券违约问题、股权质押问题。民营上市公司融资难的问题仍然存在。有关外资持股对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融资约束影响的学术研究却寥寥可数。在此背景下,本文基于外资持股与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结合金融市场化的因素,探索以下问题:1、民营上市公司是否普遍存在融资约束;2、外资持股是否能够缓解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3、金融市场化水平的不同时,外资持股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是否不同。基于这三个问题的探讨,首先本文对信息不对称理论以及代理成本相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阐述。进一步探索出外资持股可能通过缓解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代理成本问题以及传递出企业优质的信号来降低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而地区金融市场化水平的不足也可能制约外资持股对于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其次在实证方面,本文采取构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的方法。融资约束可以定义为其他条件不变时,企业最优投资支出所需资金无法被满足的程度,则可以用实际投资水平与最优投资水平之间的距离来衡量融资约束程度。构建随机前沿模型可以分离随机因素得到实际投资水平与最优投资水平之间的距离以衡量融资约束,对于异质性模型的构建可以探究本文研究重点外资持股比例对企业融资约束程度之间的关系。使用异质性随机前言模型一方面可以避免现金敏感性与融资约束之间非线性带来的估计偏差,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为探究综合系数构成而先验分组的主观误差。估计出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后为进一步探究金融市场化对于外资持股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影响,采用分类比较的方法按金融市场化指数将样本分为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较高两组进行比较。最后为确保模型稳健,采取引入HECKMAN检验控制自选择问题、将投资支出衡量变量替换为存货投资以及将外资持股转化为虚拟变量的方式进行稳健性检验。将2014-2018共计5年571家民营上市公司合计2855组观测值作为样本数据,就异质性随机前沿模型以最大似然法进行回归后得到以下结果:第一,目前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仍然面临较为严重融资约束的状况。民营上市公司普遍无法达到最优投资水平;第二,外资持股能够帮助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缓解其所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同时持股比例越大,对于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越强。第三,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高能够促进外资持股对民营上市公司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整体来看,我国坚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外国投资者更多的投资于我国企业是大势所趋。优质外国投资者能够在一定程度帮助我国民营上市公司减少企业内外信息不对称、缓解企业代理问题以及传递良好公司信号从而使得融资约束得到缓解。而金融市场化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能促进该种缓解效应。最后,本文依据研究结果就如何降低民营上市公司面临的融资约束问题对投资者、民营企业、金融市场化三个方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有序推进对外开放步伐,推动国内外投资者质量建设;二、打造良好营商环境,适度加大民企支持力度;三、继续推进各项机构制度改革,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