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程标准大力倡导学生通过化学活动自主构建对知识的理解,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已有关于化学学科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讨论其内涵、实质,偏重于理论研究,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的实践研究较少,缺少对教学活动设计研究。本研究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查阅文献,尝试构建有效培养化学学科能力的教学方式。活动教学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学者为了改善班级授课制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弊端,积极寻求学习方式的转变,活动教学是转变学习方式的有效手段之一,至今也备受推崇。本研究力图将二者结合,以“活动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本文从课程改革要求与化学教学现状出发,明确了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文献综述了化学学科能力研究现状、活动教学研究现状,以及相关的概念界定,为研究的展开打下理论基础。经文献综述发现国内学者对化学学科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的探讨,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缺少实践方面的研究,故确定本课题研究方向为如何通过化学课堂活动来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研究中设计问卷调查当前活动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实施现状,发现实施过程中存在:(1)化学课堂活动类型选择单一;(2)教师引导作用不强;(3)活动目标指向性不明确等问题,依据调查结果进行反思,避免在本研究案例设计时走进相同的误区,同时汲取教训,试图解决这些问题。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本文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出了培养化学学科能力的活动模型,论述了当前一致认可的活动模式类型,即话语-交往型、实践-体验型、实验-探究型;提出基于高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的设计原则,即活动设计要遵循科学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协作性原则和开放性原则;策略部分对照学科能力的三个指标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培养策略,培养学习理解能力,从知识建构的角度出发,善于挖掘问题与能力的联系、调控问题的难度以及善找问题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培养应用实践能力,从知识巩固角度出发,创设认知矛盾引起探究欲望、设计不同水平活动促进共同参与。培养应用迁移能力,从知识应用角度出发,夯实基础提升应用能力、指导质疑方法培养质疑精神、设计开放性试题促进思维发散。对活动教学实施的程序进行研究,笔者认为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选活动内容,然后认知研读课程标准,确定活动目标,最后的重中之重就是从融合化学学科能力要素,细化活动过程,把能力培养细化到每一个活动中。最后基于上述研究,设计针对学科能力培养的活动教学案例,并选择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实验研究,待实验研究结束后,对学生的化学学科能力发展情况进行效果检验,发现实验班学生的“概括关联”、“说明论证”、“分析解释”、“推论预测”学科能力水平优于对照班学生,期末成绩实验班也优于对照班。这过程中学生学习方式有所转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提升、师生关系也变得更加融洽,说明设计的活动教学原则、策略和实施程序确实能有效服务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能力,对学生学习化学产生积极影响。在本研究中,研究周期较短,在“简单设计”、“复杂推理”、“系统探究”等较高的学科能力水平没有看到明显成效,期待未来能有更长周期进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