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现状出发,针对教学中照应、替代、省略方面出现的问题,以韩礼德的功能主义语言学、对比语言学理论、语篇分析理论及语篇衔接理论为指导,全面、充分地对比了英汉语篇中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衔接手段的差异。在照应方面,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除了在形式和表达上不同以外,还存在着诸如使用频率、使用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在英汉语篇的替代现象中,由于英语有词的屈折变化形式,所以名词性替代词有单复数形式的区分,动词性替代词有时态上的形式变化,而这些都是汉语所没有的。其次,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替代现象在具体的表达上并不体现为一一对应的关系,相反,还体现出较大的差异。最后,汉语中的替代现象出现的频率要低于英语。英汉语里都有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但是英语中的省略常伴有形式或形态的变化,而汉语没有。英语中动词性省略,特别是谓语实义动词的省略要多于汉语,而汉语中主语的省略要多于英语。并且,英汉语的省略现象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因此,在比较的基础之上,我们从语言系统的角度出发,从语言类型学理论、主题性理论等微观层面到不同思维方式、民族心理、哲学及文化等宏观层面探讨其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对比分析英汉语篇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衔接手段的差异及产生差异根源的基础之上,我们针对对外汉语语篇连贯与衔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教学建议。笔者力求通过对英汉语篇中照应、替代和省略三种衔接手段异同的充分描写,对差异根源的透彻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期减少对外汉语语篇教学中这三种语法衔接手段偏误,提高母语为英语的汉语习得者的语篇连贯性。但是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提出的只是教学策略,其具体实施还需在实际教学中不断落实和完善,其教学效果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