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梗提取物对天然纤维的染色及功能改性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q547933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茶梗废弃物。本论文以废弃物利用及清洁生产作为出发点,从茶梗废弃物中提取天然功能色素,将之用于蚕丝及棉织物的染色及功能改性。简单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并重点探讨了茶梗提取物的染色工艺及其在染色织物上的功能性。结果表明,染色蚕丝及染色棉织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紫外防护功能。由于首次发现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故而重点探讨了染色蚕丝的阻燃机理。此外,利用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并成功将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用不同溶剂萃取茶梗有效成分,碱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于纯水及75%乙醇溶液。在pH 3及90℃条件下,蚕丝对茶梗提取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染色蚕丝的耐水洗牢度较好,但耐汗渍牢度及耐光色牢度较差。通过金属盐后媒染可以改善牢度性能。当茶梗提取物用量较高时,染色蚕丝具有良好的阻燃、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其中,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为首次发现。初步认为是多酚类物质在碱性提取过程中发生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增强了蚕丝的成炭能力,从而赋予蚕丝阻燃功效。金属盐后媒染进一步提升了阻燃性能及紫外防护性能,但对抗菌性能及抗氧化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染色蚕丝的阻燃性能及抗菌性能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但抗氧化性能耐洗性较差。(2)茶梗提取物对棉织物的亲和力较低,为了提高其吸附量,利用阳离子改性剂CHPTAC对棉织物进行离子化改性,然后再进行染色和功能改性。优化后的改性工艺如下:CHPTAC 20 g/L,氢氧化钠10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30min。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染色性能均显著提高。对改性棉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发现在pH 4、90℃及90 min条件下,茶梗提取物在棉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当茶梗用量较高时,染色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经过金属盐后媒染,染色棉的耐水洗变色牢度及耐光色牢度有所改善,紫外防护性能继续提高,但抗菌及抗氧化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染色蚕丝类似,染色棉抗菌耐洗性较好,抗氧化耐洗性不佳。(3)利用茶梗提取物做还原剂及稳定剂,可以高效合成纳米银。在pH 9、40℃和30 min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度均匀、尺寸较小,并具有良好的存放稳定性。采用浸渍法将纳米银用于蚕丝功能改性,在pH 3、80℃及40 min条件下,纳米银在蚕丝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与原蚕丝相比,纳米银改性蚕丝表现出优异的抗菌功能和良好的紫外防护功能。经过20次水洗,纳米银改性蚕丝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高达92%以上。
其他文献
在机械系统中普遍存在着结构参数随时间周期变化的现象,我们将这种参数变化现象引起的振动称为参数振动。研究参数振动主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即自由响应和受迫响应预测、系统
本文在研究常规脉冲情况下机载PD雷达地面杂波模型和地面杂波模拟的基础上,以相位编码和线性调频信号为例,提出了一种通过对常规脉冲地面杂波数据进行变换来模拟脉压信号地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逐年增加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也产生了极大影响。在解决这个问
板式换热器作为一种热能换热机械设备,因其优异的传热性能而被广泛的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等行业中。随着冶金行业的兴起,应用于液固两相的宽通道焊接板式换热器逐渐兴起。
经过多年发展,矿产资源经济学已经成为一门包含采矿学、地质学、经济学、工程经济学和自然资源研究之间相互渗透交叉的边缘学科[1],其内容十分复杂且多变,要想从如此繁杂的数
涤纶织物因易燃性,燃烧时产生大量熔滴,容易造成二次火灾,限制了其在防火防护等特殊领域的应用,因此研发具有阻燃抗溶滴功能的涤纶织物极具现实意义。众多研究人员通过合成有
目的长链非编码RNA(即lnc RNA:long non-coding RNA)是RNA转录子的一个子集,其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多由转录而来,几乎不具有蛋白质编码翻译的功能,但其在蛋白的翻译过程中发
聚氨酯高分子材料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及低廉的价格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工业生产中,尤其是浇注型聚氨酯材料,常被应用于制作大型构件,如传送胶辊、研磨设备的内衬和外衬材料等
为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 growth regulators,PGRs)对紫花苜蓿连作障碍缓解效果及调控连作紫花苜蓿的基本成效,试验以紫花苜蓿龙牧801为供试材料,首先采用盆栽试验培育非连
MRpHIFU系统结合了MR无损测温和HIFU非侵入式治疗的特性,在临床治疗上有着独特的优势。本文主要针对快速扫描方法和磁共振测温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详尽的研究。本文阐述了磁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