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世界上茶叶产量最高的国家,在茶叶生产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茶梗废弃物。本论文以废弃物利用及清洁生产作为出发点,从茶梗废弃物中提取天然功能色素,将之用于蚕丝及棉织物的染色及功能改性。简单比较了不同溶剂的提取效率,并重点探讨了茶梗提取物的染色工艺及其在染色织物上的功能性。结果表明,染色蚕丝及染色棉织物均表现出良好的生物活性及紫外防护功能。由于首次发现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故而重点探讨了染色蚕丝的阻燃机理。此外,利用茶梗提取物制备纳米银,并成功将其用于蚕丝的抗菌整理。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选用不同溶剂萃取茶梗有效成分,碱溶液的提取效率高于纯水及75%乙醇溶液。在pH 3及90℃条件下,蚕丝对茶梗提取物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值。染色蚕丝的耐水洗牢度较好,但耐汗渍牢度及耐光色牢度较差。通过金属盐后媒染可以改善牢度性能。当茶梗提取物用量较高时,染色蚕丝具有良好的阻燃、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其中,茶梗提取物在蚕丝上的阻燃功能为首次发现。初步认为是多酚类物质在碱性提取过程中发生氧化聚合,形成大分子物质,增强了蚕丝的成炭能力,从而赋予蚕丝阻燃功效。金属盐后媒染进一步提升了阻燃性能及紫外防护性能,但对抗菌性能及抗氧化性能造成负面影响。染色蚕丝的阻燃性能及抗菌性能均具有良好的耐水洗性,但抗氧化性能耐洗性较差。(2)茶梗提取物对棉织物的亲和力较低,为了提高其吸附量,利用阳离子改性剂CHPTAC对棉织物进行离子化改性,然后再进行染色和功能改性。优化后的改性工艺如下:CHPTAC 20 g/L,氢氧化钠10 g/L,改性温度70℃,改性时间30min。与未改性棉织物相比,改性棉织物的表面Zeta电位及染色性能均显著提高。对改性棉的染色工艺进行优化,发现在pH 4、90℃及90 min条件下,茶梗提取物在棉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当茶梗用量较高时,染色棉织物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抗氧化及紫外防护功能。经过金属盐后媒染,染色棉的耐水洗变色牢度及耐光色牢度有所改善,紫外防护性能继续提高,但抗菌及抗氧化性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染色蚕丝类似,染色棉抗菌耐洗性较好,抗氧化耐洗性不佳。(3)利用茶梗提取物做还原剂及稳定剂,可以高效合成纳米银。在pH 9、40℃和30 min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银粒度均匀、尺寸较小,并具有良好的存放稳定性。采用浸渍法将纳米银用于蚕丝功能改性,在pH 3、80℃及40 min条件下,纳米银在蚕丝上的吸附量达到较高水平。与原蚕丝相比,纳米银改性蚕丝表现出优异的抗菌功能和良好的紫外防护功能。经过20次水洗,纳米银改性蚕丝对大肠杆菌及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高达92%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