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内既有平行线间的合理分工及车流路径优化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lei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大规模修建及运营,铁路通道的功能和结构不断完善,高铁对旅客的分流使货物运输逐渐成为既有平行线路的重心。在既有平行线之间,部分货流可以选择不同的径路,导致车流在平行线路上摆动,造成通道整体能力下降,给铁路部门带来经济损失。为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不断提高货物运输质量,研究通道内既有线路分工和车流径路优化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以京九线、京广线及焦柳线构成的南北大通道为研究背景,从通道内的货物运输及能力现状入手,结合车流组织基本理论和方法,对通道内既有平行线路的合理分工和车流径路优化进行深入分析,构建南北通道车流径路优化模型并设计算法。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分析通道内货物运量和结构特点,阐述线路与车站能力计算的一般方法,结合通道内线、站能力及货运现状,归纳了通道货物运输集中化、重载化、直达化、集装化、快速化发展趋势。  (2)对既有平行线间吸引范围的分类及影响因素做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基于“选择集散车站”、“区域划分”、“区域流归并”三个步骤的既有线吸引范围划分方法。  (3)研究了通道内合理分工的定义与原则,提出合理分工应与车流径路共同优化。结合车流径路的基本理论,阐述通道内车流径路优化的原因在于主要区段能力不足、存在非最短路车流、平行线间流量再分配和能力释放。  (4)以平行线路区段能力利用均衡和车流在途的输送时间最少为目标,构建通道内既有平行线路合理分工与车流径路优化的模型。在分析已有研究算法优劣的基础上,针对本文模型,设计了基于群体编码方式的改进遗传算法,并给出计算步骤和流程。  (5)以南北通道为例进行了合理分工和车流径路优化计算,提出焦柳线、京广线和京九线车流调整策略。
其他文献
运动目标检测与跟踪技术一直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及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各种视频图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视频图像序
梁和板是高速列车车体比较常见的类型,列车在运行过程中,结构部件可能会出现各种损伤。而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列车运行的安全性,严重时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带来巨大
氧化锌(ZnO)是一种宽带隙(室温下3.3eV)Ⅱ-Ⅵ族化合物半导体,激子结合能为60meV,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其空间群为P63mc。晶格常数a =0.325nm ,c = 0.521nm。ZnO薄膜具有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