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典型草原大针茅(Stipa grandis)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的变化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g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10年6月—2012年8月,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白音锡勒牧场为研究地区,选择禁牧和放牧草场为研究样地,采用凋落物袋法,研究了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植物大针茅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随分解的变化。研究结果如下:1.与禁牧草地比较,放牧草地凋落物袋中土壤动物群落以及螨类群落的优势类群组成与禁牧草地基本一致,个体数显著降低(P<0.05)。这种变化特征同时体现在不同草地相同网袋之间。2.两种草地凋落物袋中土壤动物群落和主要类群以及螨类群落和主要类群密度随分解时间延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在所有采样时间,放牧草地凋落物袋中土壤动物群落和主要类群以及螨类群落和主要类群密度均低于禁牧草地。3.与禁牧草地相比,放牧草地6目和30目凋落物袋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均低于禁牧草地,但260目凋落物袋中高于禁牧草地。物种丰富度指数(DMa)表明的结果为,放牧草地6目和260目凋落物网袋处理均高于禁牧草地。4.冗余分析表明,残留凋落物中土壤动物以及螨类受凋落物含水量的影响较大。残留凋落物含水量是影响其中土壤动物群落的重要因素。
其他文献
本实验室前期从拟南芥的T-DNA插入突变体库中筛选获得了一株灰霉病敏感突变体,通过TAIL-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了其突变基因为T1N6-22。试验过程中发现,t1n6_22突变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