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公益诉讼原告选择问题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obi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公共利益屡遭损害,这是由于环境公共利益本身所固有的抽象性和不确定性导致在涉及公益诉讼的诉权时,要么是享有诉权的主体没有能力提起诉讼,要么是没有人愿意代表公益提起诉讼,出现有环境损害而无救济的情况。在学界,就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已经达成共识。在《民事诉讼法》和《环境保护法》修订后,我国已经初步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通过这两部法律的修改历程可以看出,原告的选择是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焦点问题,行政机关和有关环保组织在这两部法律中被赋予了原告主体资格。本文搜集了2007年至2014年之间的42起主要环境公益诉讼案例,这些案例显示出在实践中环境公益诉讼原告有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环保组织以及个人,其中检察机关和个人做原告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从理论上来看,以上各类主体都有资格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不能单纯的以公民个人诉讼能力有限以及基于滥诉的担忧而否定公民个人的诉权,司法救济是环境公益损害救济的最后保障,应当由更有能力的主体来行使诉权,以便更好的保护环境公益。为此公民个人的诉权应当做出牺牲和克制,并由健全的举报监督机制来弥补,同时在实践探索中应逐渐放宽公民个人的原告资格。环保组织是环境公益诉讼的最佳主体,其做原告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并且具有其他主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但目前环保组织囿于法律规定、资金来源不足、人才缺乏等问题没能充分发挥作用,政府应当大力支持环保组织的发展,提高参与环境公益诉讼的能力。行政机关虽然具有行政执法手段,但有时行政手段不足以达到救济的目的,因此在行政机关穷尽行政管理手段时有必要向法院提起诉讼。检察机关代表国家利益,当环境公益受损时检察机关可以运用公诉权维护环境利益,但检察机关做原告尚没有直接的法律依据,建议在修改《检察院组织法》时加入关于检察机关享有公益诉权的规定。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类主体的地位及作用,做出良好的制度设计,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可以有效运行。完善公民个人举报监督机制;畅通环保组织行使诉权的路径;行政机关在穷尽行政管理手段后可以成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检察机关做原告应当保持谦抑性,只有在其他原告缺位时可以做原告,而以支持起诉人的身份参与到环境公益诉讼中是更好的选择。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提起应当设置前置程序,保障行政管理权的优先行使。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某医院收治的73例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73例患者术中
<正>近期,湖州市档案局对分散于市、县12家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的珍贵档案文献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发现:全市各文化部门收藏的珍贵档案文献,主要为民国时期档案,其次为明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压力的增加,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抑郁症作为一种典型的心理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或睡眠质量存在异常的一
目的:探讨用补肾活血汤加减方对进行手术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四川省梓潼县中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
本文研制的水泵闭式测试系统,是根据GB/T 3216-2016《回转动力泵水力性能验收试验1级、2级和3级》中1级的规定开发的,适用于测试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等在农业领域常用的水
治理室内环境污染,有必要研究高效、便捷的甲醛去除方法,提高甲醛降解率,本文采用正交试验分析二氧化氯降解甲醛,以二氧化氯浓度、甲醛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作为考察因素,分析